濟南起步區加快打造完整産業社區新範式-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24 17:21:45
來源: 大眾日報

濟南起步區加快打造完整産業社區新範式

字體:

  運營“中科匯智鄰里”,配建1370套高標準國際人才公寓,啟用孵化器、眾創空間,打造成果轉化中心……作為濟南起步區首批成形並投入運營的園區,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在起步區管委會、濟南先行投資集團的重點培育下,正加快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形態更加完整的産業社區新範式,為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入園企業發展壯大,以及周邊居民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

  據了解,相比於傳統産業園區更加重視“生産功能的發展”,産業社區則更注重集聚産業、資源、生活服務等各類功能的融合發展,也就是更注重與“城”的融合。具體來看,産業社區擁有空間更開放、服務更多元、産業鏈更聚焦等特點。

  走進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便可發現,該園區打破了與周邊城市建築的界限。在其周邊,兩處商業樓盤、一處在建安置房項目僅與園區有一到兩條道路的間隔,附近居民可自由進出園區,共享優質服務。

  園區致力於打造服務企業、人才以及周邊居民的“共同空間”,營造了人人可參與的社區環境,從而進一步激發産業人群的創新力。涵蓋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商業服務和社會公益服務的“中科匯智鄰里”已於去年全面運營,不斷完善社區服務的複合式供給模式。

  5月20日上午,記者在園區見到,不少居民來到園區內的便民服務大廳辦理業務。此外,旁邊的銀座超市、智慧餐廳、老胖串店也已成為附近居民購物、聚餐的好地方。在銀座超市樓上,泉城書房在提供閱讀、學習環境的同時,也可舉辦多種類型的公益服務活動。在中科匯智鄰里體育中心,去年園區舉辦首屆運動會,吸引了園區內乃至周邊比亞迪園區、濟陽區約400人報名參加,今年計劃於秋季舉辦第二屆。

  “新開了一家很近的快遞代收點,銀行也越來越多,公寓樓下還新開了家居、家電超市。”在園區工作的龐珍珍租住人才公寓已經一年多,她告訴記者,一年多來看到了園區服務愈發完善,自己也住得越來越舒心,現在常常會使用公寓裏的健身房、共享廚房和電競室。

  在中科新經濟科創園,面向企業和人才的公共服務空間佔比不小,梳理下來有園區運營中心、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銀座商業中心、啟迪之星(濟南·起步區)、國際人才公寓、中試車間等,通過整合資源,園區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從落地開辦到發展壯大全流程的陪伴式服務。

  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很多初創型科技企業人員少、業務架構並不完善,中心融合“泉惠企”企業服務驛站功能,可為入園企業提供工商信息註冊變更、政策諮詢、稅務財會、科技型企業申報等服務。去年3月,起步區知識産權公共服務中心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一樓揭牌運行。此外,在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二樓、三樓,還設置有大型會議室、路演廳,可供入園企業使用。

  當前,起步區正在建設濟南山東省大學科技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和啟迪之星(濟南·起步區)為其核心功能區,其中60%以上使用面積可用於孵化企業,擁有眾創孵化、公共服務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功能。

  走進啟迪之星(濟南·起步區),一間間面積並不大的辦公室成了科技型企業幹事創業的新起點。佳固士(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山東哥白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已進駐孵化器辦公。據悉,啟迪之星(濟南·起步區)作為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眾創空間運營以來,已累計招引30多家科技企業進駐。

  “孵化器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管家式的服務,涉及技術諮詢、項目申報、合作夥伴尋求、後勤服務、財務諮詢指導等各個方面。”邦邁智能技術(濟南)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為告訴記者,去年進駐以來,在孵化器和園區的幫助下已招聘高學歷研發人員8名,當年公司産值達到300萬元。

  作為一個新建成不久的園區,産業仍然是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的立身之本。精準聚焦主導産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以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研發製造,以濟南中科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濟南先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産業生態。

  目前,IGBT缺陷X射線三維檢測設備在園區中試車間實現生産並已形成市場化訂單。據悉,該設備為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的産業化項目,該項目從無到有再到生産銷售均在園區內完成。“園區提供辦公室、代建實驗室等,為我們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掃除了不小的障礙。”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推動創新功能、産業功能、城市功能在空間上的有機結合,探索形成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創新發展高效統一的新模式;建設一批功能複合、配套完善、空間集聚的新型産業社區,吸納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支撐高端高效新興産業發展。

  下一步,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將持續打造更為完整的産業社區,進一步圍繞園區産業定位,精準開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同時,隨着人口逐步導入,更大程度上發揮“共同空間”服務人才、服務社區居民的功能,加快實現産城互促互興。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