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階會讓坐輪椅的肢體障礙人士寸步難行,一段缺失的盲道會讓視力障礙人士茫然失措,這些容易被健全人士忽略的小細節,恰恰是功能障礙人士融入社會的大障礙。而如今,這些小細節正在濟南變身為一個個小溫暖:馬路上,無障礙坡道、盲道隨處可見;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衞生間日漸增多;公共交通無障礙服務愈發貼心;老舊小區無障礙環境持續建設……隨着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感受到了出行和社交的便利。
盲道“不盲” 視障人士出行無憂
“現在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多了,不管是去商場還是到公園,幾乎各個公共場所都設置了無障礙設施,出門比原來方便多了。”走在鋪設一新的盲道上,視障人士陳女士臉上洋溢着笑容。
盲道是為視障人士提供行路方便和保障出行安全的無障礙設施,對視障人士來説,盲道設計是否規範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出行安全。為給視障人士創造出行便利,濟南將維修損壞盲道、建設安全盲道作為道路提質改造的重點之一。2020年—2022年,改造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8條,治理盲道各類問題5115處。2023年至今,整治改造道路無障礙設施970余處,維修盲道5.16萬米,維修人行道28.95萬平方米,設置安裝過街音響100余處。
不僅僅是出行,文體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也讓更多功能障礙人士走進圖書館等場所,開拓視野,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主動融入社會的信心,共享文明社會建設成果。
“這裡有不少盲文書籍,不僅可以觸摸閱讀,還能通過有聲閱讀機聽書。”家住槐蔭區的劉琳是一名盲人,在得知區圖書館有盲人閱覽室後,一有空便會來,已成為盲人閱覽室的常客。據了解,盲人閱覽專區是槐蔭區圖書館為方便殘疾人閱讀而建立的無障礙設施之一,提供盲文讀物,為盲人讀者配備盲人聽書機,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力求讓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你看現在地鐵站的電梯裏都有盲文,哪個按鈕是上、哪個是下都非常清楚,我一摸就摸出來了。語音播報也非常清晰,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日前的一場無障礙環境建設體驗活動中,盲人按摩師劉宏偉直言,濟南這些年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進步很明顯”。
輪椅“無礙” 助力特殊群體便捷出行
與劉宏偉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家住市中區的肢體殘障人士王先生,過去坐著輪椅寸步難行;如今,乘坐公交車、逛公園、去商場,都&&順暢、安全便利。
“出門方便了,朋友圈都擴大了。”王先生説,以前出門經常遇到無障礙坡道被佔用、修建不規範輪椅上不去等情況,無障礙衞生間也可能進不去輪椅……現在好了,這些方便他們的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完善了。
正如王先生所言,在交通出行方面,濟南為方便特殊人群建設的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完善。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記者在火車站看到,候車廳門口有一扇貼着“綠色通道”字樣的門,門兩側建有平緩的坡道,旁邊貼有藍底的“無障礙通道”標誌,並附求助電話。售票處一側,有一條坡道可以通向售票窗口。停車場內設置有無障礙停車位,黃黑相間的線條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樣的無障礙坡道、綠色通道等,在汽車站、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都能看到。
“我腿腳不靈便,有了無障礙通道,來這裡辦事方便多了。”在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坐在輪椅上的李偉靠着無障礙扶手輕鬆上坡,隨後在綠色窗口旁等待。很快,兩位工作人員主動來到他身邊協助辦理業務。“從進門到辦理完業務,只花了十幾分鐘,方便!”李偉感慨道,低位服務台窗口的高度很合適,而且&面向外延伸,外立面向內傾斜,給輪椅留了空間,不會讓身體離窗口太遠,真是貼心。
不僅優化“軟服務”,還提升“硬環境”。記者在政務大廳看到,服務台內配備有老花鏡、放大鏡等用品,還備有輪椅供有需求的人群使用。記者走訪時還發現,我市大多數行政服務機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公共服務機構等都建有無障礙通道,設有無障礙服務窗口,有的公共服務場所還配了電子信息顯示屏、手寫板、語音提示等設備,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無障礙服務,營造“無障”而有愛的環境。
下樓不難 “懸空”老人體驗加梯便利
位於歷下區東關街道的長北社區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居民中有不少是老年人。“小區中有些老人腿腳不方便,沒有電梯時,連下樓曬太陽都是一件難事。”業主李女士對記者説,從去年9月開始有加裝電梯的想法,到今年1月正式動工,期盼已久的“電梯夢”終於照進現實。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加裝的電梯均為鋼結構和玻璃幕墻,居民乘坐電梯可以直接回家,實現了無障礙通行。
記者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濟南已連續多年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列為民生實事工程,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長北社區、歷城區山大五宿舍等一大批住宅小區均通過加裝電梯,極大地緩解了老年人、孕婦及幼兒、殘障人出門不暢的問題,越來越多“懸空”老人體驗到了“加梯”帶來的便利。為確保補助資金落實到位,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也通過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統籌、調劑個別執行進度較慢的項目資金,優先保障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補助資金。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高齡老人上下樓,實現出行無障礙、便捷化,濟南修訂了《濟南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有關手續導則》,明確增梯平層入戶的技術標準,鼓勵業主結合單元實際靈活實現平層入戶:樓道在北側的,從後陽&或廚房直接入戶;樓道在南側且緊挨樓道的,從南陽&直接入戶……家住玉函路某宿舍的周先生説:“平層入戶的加梯方式,讓坐輪椅多年的父親出門就能上電梯。天天推着他下樓曬太陽,實在是太方便了。”
生活無憂 家庭小改造解決大煩惱
臥室、衞生間門拓寬,加裝馬桶、扶手、熱水器、洗浴凳等無障礙設施,因實施“量身定制”的家庭無障礙改造,需要輪椅輔助出行的郭衍超實現了安全獨立居家生活。
“廁所門改造之後,輪椅可以自由進入,我可以不用依靠父母幫助,獨立上衞生間了!就連洗漱&都是按照輪椅高度專門定制的,非常周到。”郭衍超説,在無障礙設施的輔助之下,他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小事”,感到很自豪。“以前出個門必須得家人抬着我上下&階。改造後,家門口的地面進行了平整和坡化,終於可以自己坐著輪椅直接出去了。”
“小改造”解決“大煩惱”,“小障礙”關乎“大民生”。作為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溫度的重要體現,濟南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正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城市“有礙”變“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