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榮成市應急管理局多措並舉,紮實推動安全生産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在安全生産領域不斷探索以信用建設為抓手,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銜接的安全生産領域信用機制,驅動安全生産經營監管與信用管理全面融合,全力護航安全生産。
夯實基礎,構建“安全生産+信用”體系
強化信用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紮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安全生産管理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印發《在行政處罰工作中建立信用“三同步”工作機制》《“信用修復攻堅月”活動方案》《關於開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産信用承諾工作的通知》《榮成市應急管理局“美德信用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等若干方案,促進企業樹立“誠信為本、安全發展”的經營理念,有力保障全市安全生産持續穩定向好。
強化信用大數據&&管理。依託“信用中國”網站、“安全生産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推進安全生産信用信息互聯互通,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産誠信檔案,全面、真實、及時記錄徵信和失信等數據信息,實行動態管理。近幾年來,徵集信用記錄1485條次,公布行政處罰信息344條、行政許可信息438條。
閉環信用監管,擰緊安全生産責任鏈條
加強源頭管控,推動事前監管。督促指導企業結合行業特徵、企業特點和崗位要求,面向職工、面向一線、面向社會認真開展承諾活動,加強事前信用承諾、履約踐諾。
加強精細化管理,創新事中監管方式。2023年5月18日,印發《榮成市生産經營單位安全生産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制度》,結合企業安全生産管理、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狀況,劃分為“A、B、C、D”四個信用等級,運用“分類分級+精準執法”模式,合理確定執法頻次,落實強監管、減干擾、惠企業措施。
堅持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着力事後監管。對於安全生産守信企業,採取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推介誠信市場主體、優化誠信企業監督管理等3項激勵措施予以全方位支持。對於失信企業,則採取加大監管執法頻次、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罰、嚴格許可流程、限制政策支持和對失信行為進行公示等5項懲戒措施。做到“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對守法誠信的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的企業利劍高懸。近幾年來,已簽訂承諾書318份,對807家企業進行分類分級監管,其中,A級企業227家,B級企業570家,C級企業8家,D級企業2家。結合全市紅黑企業名單,已開展聯合懲戒激勵610余次。
便民信用便企,優化安全生産服務
主動靠前服務企業。落實信用修復“兩書同達”機制,在對執法對象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時,按照有關規定要求送達信用修復有關材料,同步開展法理解釋、警示教育,幫助企業梳理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增添執法“溫度”,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做好信用修復服務保障。建立實施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異議處理及信用修復管理機制,針對不同企業的失信原因、背景及其信息修復需求,協助企業及時通過作出信用承諾、完成信用整改、接受專題培訓、提交信用報告等方式按程序修復信用,使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信用,減輕企業因信用問題導致的不良影響。近幾年來,已按程序修復信用企業達64家次。(朱德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