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際營地勇攀“挑戰之塔”,到書畫文化體驗館與古人對話,到向陽花開手工製作可穿針的墜面,到三十里鋪把一尾錦鯉的前世今生細細聆聽……一個個特點各異的研學基地蓬勃發展,一群群中小學生迎春而行,在山東省高唐縣徐徐展開的繽紛畫卷上,“研學旅行+”蓬勃發展,正在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展全域研學旅行
有利有勢、正當其時
五一假期前夕,高唐縣時風中學1300余名師生趁着不驕不躁的春風,走進高唐國際營地,迎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飛盤、C919、黑陶製作、挑戰之塔……獨具特色的體驗項目和研學場景,讓同學們開拓了課外思維,産生了學習樂趣,獲得了成長動力。處處熱鬧彰顯着旅行營地帶來了知行合一的絕佳體驗,聲聲讚嘆印證了高唐縣發展全域研學旅行有利有勢,正當其時。
全域研學是研學旅行的高層級樣態,對推動研學旅行向縱深發展、促進旅游文化和教育等産業的融合創新、實現育人方式的變革、助力鄉村振興和産業振興等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高唐縣人文歷史厚重、文化底蘊豐厚,“水綠交融、書畫輝映、城湖一色”的獨特人文景觀宜居宜游,“苦禪故里、書畫高唐、海峽情緣”的文化品牌聲名久遠。千年古鎮清平風景秀美,佔地萬畝的天然氧吧森林公園綠樹成蔭。高唐既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又是中國錦鯉之都,“古鎮林海、畫鄉鯉都”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如火如荼。優質的觀光旅游資源為高唐縣發展研學旅行提供了重要引擎,當前,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中小學生具有研學實踐的剛需。作為山東半島連接華北腹地的重要節點,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路網為高唐縣發展研學旅行增添了助力。今年初,在中國共産黨高唐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楊新勝提出,要激發文旅融合新活力,堅持“旅游+研學+教培”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
以研學旅行為着眼點和突破點,高唐縣對區域內文化、産業、生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通過産研融合實現全方位和系統化的提升。目前,高唐縣全域研學旅行模式已初具規模。中國高唐國際營地、向陽花開研學基地、中國書畫文化體驗館、三十里鋪錦鯉小鎮等研學實踐基地把區域內旅游、農業、文化、非遺等有機結合起來,依託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研學資源,以點帶面,延展“文化+研學”産業鏈條,實現了“串點成鏈、並鏈成片”的發展格局,打造了一批有區域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
致力“研學旅行+”
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
4月28日,“古鎮林海 畫鄉鯉都”高唐縣研學旅行季在春夏之交正式啟動。會上,多個研學基地負責人就各自研學産品進行了推介,山東游閱研學國際旅行社與高唐國際營地潤城教育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簽約,高唐縣五一期間文旅活動發布,研學旅游作為持續深化全域旅游、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正在推動高唐縣研學主題線路成型並融入文旅市場。
高唐縣持續探索研學旅行的全域統籌、多方共建、專業運營的管理模式,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區域研學品牌。去年9月,縣政府攜手海亮素質教育集團共同探索“專業教育服務+地方國資&&”合作新模式。以高唐國際營地為核心,打造全域研學旅行營地教育體系,鎖留縣域學生資源。佔地700畝的國際營地可滿足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勞動實踐課程教學等需求,可同時容納3000人食、宿,年培訓30萬人次以上,可同時滿足社會團體4萬人次。如今,高唐縣和周邊縣域的孩子們不用走出家門,便能夠享受到國際級的優質研學教育和營地教育資源,助力全縣素質教育高位發展。
文化旅游産業創新融合,是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的有效路徑。高唐縣不斷加強基地培育創建,利用豐富的科技實踐基地、歷史文化遺跡、非遺傳承基地等資源,推動旅游與農業、教育、體育等領域深度融合,産生“1+1>2”的效果。同時推動市域內研學資源互換,形成發展合力。其中,臨清市和高唐縣簽訂10萬名研學生源互換協議,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起初了解研學這個詞語時,我們就只會認為研學是換一個地方接着學習。但在這5天4夜的研學活動中,我們才體會到研學實踐是在親身實踐中獲取知識。”高唐縣姜店中學杜曉雯説。研學旅行既是一種新興的旅行産品形態,更是文旅産業深度跨界融合發展的關鍵載體。從“讀萬卷書”到“行萬里路”,它是面向全齡段的“教育旅行”新形式,通過“行中做、做中學”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真正做到了“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
資源全域利用、學段全域覆蓋、活動全域統籌、研學全域融通,高唐縣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全域研學旅行,將分散的、零碎的、膚淺的研學活動推向全域的、協同的、創新的更高層次和境界,採用一套區域整體驅動、區域全方位力量協同發力的行動策略,提升研學旅行服務水平,提高研學旅行的成效,精心打造具有高唐特色的教育研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