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與“詩城詞都”:因對詩喚起的一場雙向奔赴-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06 10:25:02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與“詩城詞都”:因對詩喚起的一場雙向奔赴

字體:

眾多游客等待超然樓亮燈 版照片均由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王鋒 黃中明 攝

在濟南森林公園,眾多游客搭起帳篷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聚餐賞美景。

  奔赴是一個雙向的概念。雙方互相吸引,這樣的奔赴才有意義。濟南與“詩詞”之間,就擁有這樣雙向奔赴的意義。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濟南從古代走到今天,每個進步的足跡都瀰漫着詩詞的氣息和韻律。而大明湖畔超然樓下剛剛結束的詩詞擂&賽,則將濟南這座“詩城詞都”的名號具象化了。濟南與“詩城詞都”,在這一刻實現了雙向奔赴。

  之前,人們有無數個理由來濟南,只因這裡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有“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嘆,讓人不由得生出一種“日日扁舟藕花裏,有心長作濟南人”的嚮往。

  而在這個五一,從全國各地趕赴濟南的理由又多了一重——參加詩詞擂&。網紅打卡地超然樓下,除了等待亮燈打卡的少男少女們,又多了一群直抒胸臆的詩詞大咖,他們輪番登&,對答如流,在飛花令中你來我往……網紅地標的存在一下子立體了起來。

  楊真、姚克中、張俊慧、雷海為都是全國詩詞愛好者的佼佼者,他們對詩詞擂&賽的稱讚毫不吝嗇。

  姚克中的一句話頗為點睛,把詩詞全方位地融入文旅,在全國城市中濟南堪稱首創。

  張俊慧也&&,濟南在這個五一成為萬千詩詞愛好者心中的“泰山北斗”。

  曾一舉拿下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的雷海為在比賽結束後由衷地感慨:“詩城詞都”濟南名不虛傳。

  “超燃”探秘

  作為“泉”在濟南過五一·“詩城詞都”對詩擂&賽的11個景點之一,超然樓賽區的比賽連賽六場,每場都堪稱“超燃”。

  每場比賽都爆點十足,奧秘何在?

  首先是超然樓的選址極佳。作為頂流大明湖的地標性建築,超然樓憑藉“絕美”亮燈瞬間的出圈,700多年歷史的超然樓成為濟南現象級網紅打卡地,讓人想要“連夜到濟南打卡”。

  詩詞擂&賽在超然樓下舉辦,熱鬧非凡,勢必能吸引大量關注,動人心弦的比賽內容,更能隨着觀眾手中的手機向移動互聯網發散,達到社交&&傳播的最大效果。

  其次,賽制吸引人。作為一名“詩詞發燒友”,姚克中這些年來統共參加了22場詩詞比賽,總共獲得過7個冠軍、7個亞軍。他認為,超然樓下的詩詞大賽,是以詩詞擂&賽形式呈現,頗具新意,既能充分調動起選手的勝負欲,又能保證場面足夠激烈好看。

  第三是參賽選手水平高超。幾位守擂人均頗具來頭。不僅中華“二安”詩詞大會冠亞季軍悉數到場,還有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決賽中擊敗彭敏的雷海為,從“外賣小哥”到“總冠軍”,詩詞帶給雷海為的不僅是職業的改變。

  如此高手雲集的比賽以擂&賽的形式出現,誰能忍得住不多看幾眼?

  最後,濟南將文旅資源與詩詞相結合的創意,更可謂絕妙。濟南是一個有“山泉湖河城”風貌的城市,文旅資源與詩詞的“強強聯合”,也讓原本枯燥、平面化的詩詞比賽有了更立體的內涵。

  惠及更多濟南人

  如今,網紅的概念正以“從線上走到線下之勢”影響城市影響力格局,當前幾波網紅流量的承載城市開始引發“爆火”與“長紅”的討論,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盼以更長久的“招式”與各地過招,而打造“詩城詞都”恰是其中之意。

  後網紅城市時代,人們選擇一座城市作為假期消遣的理由有很多,有的追逐一場期盼已久的演唱會,有的為了一頓酒足飯飽的美食,有的是為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打卡地,而在這個五一小長假,人們來濟南的理由又多了一個——參加詩詞擂&賽。

  不僅有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的擂主們,還有更多從河北、廣東、北京、天津、江蘇、河南等各地趕來的詩詞高手,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與自己的愛好一起過節。這在不久之後或將成為潮流。

  而這場詩詞盛會,惠及的是更多的濟南人。

  53歲的劉蘭景是鐵路工人,退休後她來到濟南定居,因熱愛“二安”文化愛上了這座城。這次詩詞擂&賽在家門口舉辦,劉蘭景鉚足了勁前來參加,因為想挑戰不同的擂主,她先後四次登&參賽,貢獻了一場場精彩的“飛花令”表演。“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它的深度和廣度,學習詩詞就是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劉蘭景説,詩詞擂&賽讓她過足了詩癮,格外難忘。

  還有那些讓人驚呼“不可思議”的小詩詞愛好者。3歲半的濟南小妮兒蔣依依是六場比賽中年齡最小的挑戰者,她在&上絲毫不膽怯,對起詩詞來還不忘“抑揚頓挫”,萌翻全場。讓擂主楊真大呼“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周誠研只有4歲,擁有400首詩詞儲備的他先後闖過對答如流、好運盲盒兩個回合,實屬不易。

  還有更多普通參賽者。他們熱衷詩詞,但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只能暫且拋諸腦後,擂主們堪稱“教科書”式的表現讓他們看到了榜樣,詩詞擂&重燃起了他們對詩詞的嚮往……

  一場比賽,已經攪動起一座城的詩詞基因。

  詩詞融入生活脈絡

  在濟南的歷史脈絡中,本土及客寓、游歷濟南的詩詞名家達1200餘人,可謂星光燦爛。除了杜甫那句膾炙人口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元好問的“日日扁舟藕花裏,有心長作濟南人”之外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歷代題咏濟南的詩詞可達兩萬首以上,濟南詩詞之早、名家之多、名篇之海量世所罕見。

  但濟南的底氣更多還是來自“二安”。辛棄疾的詞蘊涵着濟南豪邁曠達的氣質,李清照的詞則契合了濟南柔婉、溫潤的一面。“二安”相結合更能代表濟南的詩詞氣質。雷海為説,他對濟南情有獨鍾恰因這裡是辛棄疾故里,而他最喜歡的詞人正是辛棄疾。此次比賽很多參賽的女選手身穿漢服而來,她們模仿的對象也正是李清照。

  “二安”的風骨,正以更新穎、現代的方式融入當下人的生活。

  詩詞擂&賽或許是一個里程碑,也或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詩詞正在融入濟南人的生活方式,融入晨起晚歸的生活中。恰如超然樓詩詞擂&賽中主持人在比賽結束時説的一樣:江湖夜雨中讀詩,昏昏燈火下也要讀詩,仰天大笑時吟詩,愴然涕下時也要吟詩……一首首詩,一闋闋詞,伴隨每一個中國人經過人生的四季。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永不消亡的羅曼蒂克……

  因為“詩城詞都”,濟南在這個春天又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