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袖珍基地育出一批“小巨人”-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4/25 08:57:54
來源:大眾日報

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袖珍基地育出一批“小巨人”

字體:

4月20日,在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有4個投資額過千萬元的項目低調開工。其中,有投資2000多萬元的晶體諧振器生産線,有投資5000多萬元的實木傢具加工,也有投資5200多萬元的智能園林設備研發中心和生産車間項目。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南湖鎮這樣的“袖珍型”工業基地裏,分佈着70多家企業,其中不乏在細分行業中的“小巨人”企業。皓誠電子研發的金屬封裝小型晶體支架,市場佔有率達80%,如今該企業又向産業鏈下游進軍,新研發的陶瓷SMD晶體諧振器已經規模生産;德藝智能儀表公司生産的閥門控制器山東省第一,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春澳塑料一天生産的塑編包裝袋就有50多萬個,産品佔日韓市場的一半以上……

  既不靠城、不臨海,又沒有機場港口在家門口這樣的交通優勢,這裡的中小企業卻是活力十足,發展勢頭強勁。2023年,南湖鎮新招引開工項目8個,投資3億元,工業園企業達到78家,年産值超過10億元。從幾家鄉鎮企業起家一路發展,南湖鎮堅持推動産業做大做強。南湖鎮黨委書記辛政堅信:“抓項目、抓發展就要有一股‘一根筋’的勁頭。打破不可能、辦不成的思維定勢,袖珍基地照樣能培育出行業‘小巨人’是項目突破年裏的南湖答卷。“

成立了服務專員隊伍

為企業排憂解難

  日照德信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雷遠清晰地記得,12年前第一次來考察項目那天,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這個區域的。彼時,這裡還是一片待開發的地塊,到處是水溝。

  王雷遠老家就是南湖鎮的,在外打拼了多年,跑過銷售,幹過企業管理,在機械製造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人脈。當時,很多人勸他把企業建在城區。

  斟酌再三,王雷遠還是決定將企業落在南湖鎮。這裡不但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空氣也好,更吸引人的是鎮上正在加班加點對這裡進行配套,不但平整場地、修路,還把水、電、通信通到了企業門口。“幹部的行動,讓我看到了鎮上致力發展工業的決心。”王雷遠感慨道。

  被一股強烈的“念頭”驅使,他一口氣就建了12000平方米的廠房。

  從313省道折向南湖大道,就進入了南湖鎮工業基地。一條條道路綠樹成蔭、兩側路燈整齊列隊,吃、住、游、購、娛等一應俱全。“打造工業基地,我們的定位就是‘小而精’。”南湖鎮鎮長孫曉倩介紹,這些年,該鎮累計投資4000余萬元,對主次幹道進行了“三化”改造,建設景觀節點10余處,加快推進集中供暖、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對中心初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有了硬起來的硬環境,還要有很好的軟環境。“把每一個落地的企業當成家人、當成寶貝看待。”這在全鎮上下早已是共識。南湖鎮成立了服務專員隊伍,常年開展企業走訪,圍繞用地、用工、貸款等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幫助企業爭取政策扶持。

  南湖鎮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便是眾多企業的“新家”,通過黨委和商會,不但解決了企業介紹、産品展示、商務洽談、接待會客、小型會議等需求,還提供共享會計、共享法律顧問等服務,成為企業發展的“加油站”。

項目突破

不是盲目招引企業

  如果説項目集成落地為工業基地的破局實現了“點上開花”,那麼,立足優勢資源布局特色産業鏈則是工業全面升級的全新突破。南湖鎮就把突破點定位在集約化、高端化發展上。

  項目突破不是盲目招引企業、簡單重復投資辦廠,而是要高標準、高起點,真正形成特色的産業體系。南湖鎮聚焦加工製造、紡織服裝、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4大主導産業,進行精準招商、精準培育。去年,該鎮精準招引雲光航空、聖科機械、藍繪新材料、小魯班教玩具等10家企業,全鎮工業年産值近10億元,企業用工4000餘人。

  工業項目突破,南湖鎮堅持“四步走”,進行産業鏈條融合培育。第一步是從全鎮1300余家中小企業中精準選擇有潛力的培育對象,第二步將企業往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上引導,第三步着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第四步就是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俯瞰南湖鎮的工業發展版圖,德藝智能儀表公司合作的發電企業超過300家,僅今年一季度訂單同比增長18%,預計全年産值可實現6000萬元;日照德信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新研發車輛配件産品,挺進了西歐、俄羅斯、美國等市場;春澳塑料網袋除了在南湖鎮不斷成長壯大,還在新疆喀什建了分廠,目前産品出口日韓、中東和中亞等地區,已佔據日本市場的60%、中東地區的50%……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一個個企業正在撐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山東源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峰還當起了“紅娘”,牽起了“紅線”,將600公里外的下游夥伴企業引到這裡,攜手發展。從原料配置、編織加工、包裝産品開發,南湖鎮的塑料産業鏈條不斷延伸。

産品創新

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

  拿起一件鋁合金鍛件,王雷遠自豪地介紹,“裏邊有60多個孔洞,精密度達到萬分之一毫米。”這是日照德信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剛剛推出的一款熱交換管理系統核心閥島産品,專門用於新能源汽車。

  “我們企業雖然在南湖鎮,但企業家的眼光卻必須緊盯世界市場和産業發展最前沿。”多年的技術沉澱和在市場上的摸爬滾打,王雷遠敏銳地察覺到,在新能源汽車日益盛行的今天,熱交換管理系統必將成為機械高端製造的新風口。在傳統鑄鐵零件仍然暢銷於市場,並每年帶來豐厚效益的時候,日照德信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轉而主攻新型鋁合金新能源汽車配件。

  企業果斷投資引進了專門的高精度生産線和測量設備,引入了專門的專業技術人才,並與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濟南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産品一經推向市場便備受客戶青睞,得到了來自比亞迪、上汽等的大量訂單,去年實現量産50.8萬件,産值80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億元。

  在南湖鎮工業基地,善於在市場中尋找突破口進行産品創新的,不只日照德信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這一款是我們擁有獨立知識産權的K赫茲表晶支架産品,凡是需要有時間控制的地方,例如電子手錶運轉、洗衣機定時等,都需要用到它。”在日照皓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展示櫃前,該公司負責人相軍小心翼翼地拿起産品講解,“這個規格的産品,全國只有我們一家生産,現在訂單都趕不出來。”

  相軍深知,電子産品迭代升級快,即便是新産品也不能吃老本。“搞技術創新,不能跟在市場後面走,必須用‘千里眼’往前看。”日照皓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拿出6%的營業收入投入産品研發,先後通過核心自主知識産權20余項,推出的表晶支架與陶瓷SMD晶體諧振器等系列電子産品,暢銷全國,年實現産值7000多萬元。

  企業的持續創新開拓,靠的是大量的人才支撐。這些年,為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南湖鎮相繼吸引了260余名專家型人才在南湖投資興業,先後建設省市研發實驗室3個。全鎮涌現出專精特新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

  “這些人才、創新型企業,是我們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的寶貝,是南湖鎮從傳統製造向高端智造邁進的底氣所在。”辛政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