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津:孔雀開出“致富屏”-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4/22 18:42:05
來源: 寧津縣委宣傳部

山東寧津:孔雀開出“致富屏”

字體:

“目前,我們養殖場有6個雀舍,白孔雀400隻,藍孔雀500余只,孔雀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不但可以觀賞,還可以食用、藥用,製作標本,市場價值較高。”寧津縣大曹鎮劉槐村欣澤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劉志軍説。4月22日,走進佔地2600平方米的“孔雀王國”,孔雀們正在輕快覓食、悠閒散步,時而炫耀着五彩繽紛的羽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談及創業的初衷,劉志軍説:“我也沒想到能走上特色養殖這條路,與孔雀的結緣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2011年,劉志軍夫婦在雲南旅游途中,路過動物園時恰巧看到了孔雀開屏的表演,被美麗的孔雀深深吸引。此後,他便萌生了養殖孔雀的念頭。出於好奇,他從景區買來了4隻孔雀,在3年的時間裏,孔雀陸續繁衍成了20余只。認識到孔雀養殖的可行性,劉志軍就此開始了他的孔雀養殖之路,從開始的幾隻、幾十隻、幾百隻發展成了現在的千余只,品種也從單一的藍孔雀發展到了白孔雀和花孔雀,不僅如此,玲瑯滿目的孔雀羽毛手工藝品也向人們展示着特色養殖拓寬致富路的生意經。

孔雀全身都是寶,市場需求量很大。“一隻孔雀蛋可以賣到50元左右,像養了三年的藍孔雀一隻能賣到1500元左右,孔雀標本也可以賣到3000元,一年收入能達到70萬元。”隨着孔雀養殖的成功,劉志軍成了鄉親們口中的養殖能手,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參觀,他也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

“開始做孔雀養殖的時候銷售渠道很單一,都是跑周邊的公園,我們的孔雀品質和個頭都很好,養的時間長了,就有很多朋友慕名而來。”如今,欣澤養殖合作社成為了寧津縣孔雀養殖的一張靚麗名片,産品銷售範圍遍及全國各地,孔雀銷往貴州、江西、銀川等地的特種養殖場和部分製作孔雀標本生産廠家。

“養孔雀最難的是孵化幼苗,孔雀繁殖很慢,一般4年的孔雀才會産蛋,而且孵化周期很長,我感覺這是個新的商機。”嘗到孔雀養殖的甜頭,劉志軍又把目光放到了孔雀繁育領域,他還專門定制了孔雀孵化機,27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孔雀幼苗。“我們合作社有種孔雀435隻,平均3天可産蛋1枚,一個月大致産蛋4350枚,市場上孔雀幼苗在100元左右,這樣看一年至少能增加收入約21萬元。”劉志軍信心十足地算了一筆增收賬。

孔雀耐寒耐熱,對生存條件要求不高,但為了確保繁育成功,劉志軍從網上購買了好幾本厚厚的養殖書籍,一有時間就埋頭鑽研繁育技術。作為村裏“第一個吃磅蟹的人”他立志要把孔雀養殖做到規模化、專業化,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孔雀養殖這個小眾産業,讓大家看到回報,增加收入。

隨着合作社經營的蒸蒸日上,劉志軍積極扶持周邊村民養殖孔雀,他提出了“種苗托育”模式,養殖戶養殖種苗8個月後,由合作社統一回收銷售,這不僅降低了養殖戶的風險和成本,也確保了孔雀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為更多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此外,合作社還針對村內困難群體制定了“雙向託管”政策,困難群眾可以向合作社免費“認領”種苗,成年銷售後再支付種苗費用;也可以將免費種苗託管給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養殖統一銷售,實現了困難群體發展産業“零風險”,解決了産業發展缺資金、抵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

“今年,我們計劃抓住‘全民電商年’的有利契機,開拓網絡銷售新戰場,以電商業務培訓班為切口,為有意向從事電商行業的個人提供産品支持和帶動扶持,讓更多村民共享特色養殖增收致富的道路,讓孔雀真正開出‘致富屏’!”劉志軍説出了自己的打算,面對未來,他信心滿滿。(趙藝丹)

【糾錯】 【責任編輯: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