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數字賦能 城市越來越智慧-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19 16:26:54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威海:數字賦能 城市越來越智慧

字體:

  城市是群眾美好生活的載體,數字化是提升群眾美好生活體驗的最有效的便捷手段。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把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在群眾辦事、基層減負、社會生活和城市運行等領域全面發力,打造數字化示範城市、智慧化幸福城市。

  升溫度 群眾辦事更貼心

  日前,一位姓張的女士到環翠政務大廳辦理便利店經營營業執照,工作人員建議她通過“便利店一件事”一次辦理相關證照。張女士通過“愛山東”App出示電子身份證,不僅辦理了營業執照,還順帶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用電子身份證就能一次性辦理這麼多業務,太方便了!”

  數據來源於群眾,服務於群眾。威海市深入開展數據“匯、治、用”,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和“高效辦成一件事”,積極推行“減證辦”“免證辦”“一碼辦”“無感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威海市依託“愛山東”政務服務&&,上線146項便企利民“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市縣兩級47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愛山東”移動端上線1180項應用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由“線下跑”變為“掌上辦”。

  如今,威海市縣兩級3.3萬個政務服務事項可自動關聯電子證照證明,4183個市級高頻事項可應用電子證照證明辦理,112類市縣兩級證照證明同步制發。在全市9個政務服務大廳、52個便民服務中心、1944個村居級網點,共計7886個服務事項實現“魯通碼”掃碼辦事;全市1700余家酒店、220家加油站、66個城市鄉村書房等共2700多個場景可使用“魯通碼”掃碼辦事。

  提精度 基層減負更用心

  “有了這些‘天眼’,工作輕鬆多了。”文登區文登營鎮的森林防火員老王説。文登區利用電子圍欄智能算法,在文登營鎮布局30個點位開啟視頻AI分析,自動抓拍防火期越界進山行為,並點對點推送預警信息,有效減輕了基層森林防火巡查壓力。

  近年來,威海市把基層作為數字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通過推動遷移整合、強化數據共享、加強精準治理,持續推動基層減負。

  為實現“登一次、辦多事”,威海市推動258個自建業務系統完成與“山東通”&&的應接盡接和數據遷移,杜絕App重復開發和基層多頭登錄問題;推動人社、公積金、政務服務等部門13個App或公眾號服務&&與“愛山東App”威海分廳遷移整合,實現進一個&&辦多個業務。

  為實現“免材料、少填報”,威海市在全省率先試點“無證明鎮街”建設,選取16個鎮街先行試點,着力解決基層證明開具、數據共享比對、表格重復填報、統計繁瑣等問題;依託“愛山東”App開設直通車專題,利用電子簽章、電子證照等技術手段,推進鎮街證明“掌上辦”。

  在精準治理方面,把視頻AI分析廣泛應用於森林防火、查糾佔道經營、規範垃圾投放等工作,實現了決策準、響應快。

  拓廣度 社會生活更舒心

  集監控、照明、電子屏、一鍵智能報警4種功能於一身的智能燈桿,實時顯示氣象信息的氣象監測儀,24小時可以買藥的智慧藥房……在威海經開區皇冠街道萬象城社區,處處都有智慧生活與居民相伴。社區正是通過“智慧大腦”——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對整個社區進行智慧管理。

  威海市不斷提升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功能,創新信用超市、遠程醫療等便民應用場景,在養老、家政等領域,打造“一碼通”“一站式”社區服務應用,普遍安裝智能門禁、車輛識別等系統,部署智能充電樁、智能快遞櫃等設施,布設高空拋物監測、電梯智能識別等感知終端,建成智慧社區141個,其中3個社區入選省級標杆型智慧社區。

  威海注重以數據賦能群眾生活。以網約車分流&&為例,客運站高峰暑期每天進站網約車數量達8000余輛次,乘坐網約車的旅客超過2萬人次,&&創新利用數字技術,乘客可快速精準找到指定候車地點,人車匹配時間由原來接近10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廣受游客好評。

  智慧社區和創新應用場景正是威海全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威海市統籌推進、提質提速智慧城市建設,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省級四星級智慧城市。圍繞提升群眾生活便利化、智能化和舒適度,威海市不斷深化數字變革創新,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在智慧教育、醫療健康、交通出行等領域重點打造近400個應用場景,譜寫了“大數據+智慧生活”新圖景。

  增力度 城市運行更放心

  韓樂坊商圈有商戶3100多家,旅游旺季時每日有超10萬名游客涌入。“我們僅需一名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值守,就能管理整個商圈。”商圈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宗燕介紹,商圈依託數字孿生景區&&進行3D建模,實現了對商圈的全域多維度、立體化感知。

  一人值守管理一個商圈的背後,正是威海市打造的城市智慧管理&&發揮着“城市大腦”的強大作用。威海市以“一屏統觀、一網統管”為目標,推動系統全接入、資源全上圖、通信全融合,“城市大腦”匯聚接入72個業務系統、16萬路視頻監控和7.3億條數據,打通公安、應急、林業、消防等多頻段通信系統,聚合視頻會議及無人機、單兵等移動視頻,建成一體化城市運行指揮&&,實現全時空動態感知、全市域精準調度、全天候協同處置,構建起城市運行的智慧中樞體系,從大屏、中屏到移動端建成領導指揮調度的“駕駛艙”。

  智慧防汛系統對接河道、水庫、雨情監測點等監控數據,實時監測、自動預警、及時處置;燃氣安全智慧監管&&將物聯報警裝置延伸到工商業餐飲用戶和居民家庭,實現燃氣實時監測、及時預警、離線提醒和自動斷閥;“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入3200多個物聯終端,覆蓋400多所學校食堂和740個餐飲單位,自動識別處置不規範行為並納入信用管理……如今,整座城市的安全運行都離不開實時監測城市脈搏的“城市大腦”。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