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推動建設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21個-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16 11:19:04
來源:大眾日報

淄博推動建設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21個

字體:

  “咱家的西紅柿圓潤多汁,一上市就特別搶手,僅一個月純收入就達到3萬元。”4月9日,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北羊村的蔬菜大棚內,種植戶李紅軍忙着將西紅柿進行套袋、裝車,準備發往團購的社區。

  李紅軍是皇城鎮南臥石村人,有着20餘年的西紅柿種植經驗。去年,他聽説北羊村新建了一座下挖式溫室大棚,棚內長150米、寬29米、脊高8米,採用無立柱設計,配套安裝溫濕度傳感器、遠程智能放風機、自動打藥機、水肥一體化等智能設備。經過實地考察後,李紅軍決定承租這座大棚。

  “棚內空間大,能種植9000多棵西紅柿,而且採用智能化管理,省時省力。”李紅軍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現在西紅柿採摘每斤10元,批發價每斤8元。

  李紅軍承包的大棚是2023年度皇城鎮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設施蔬菜建設項目的一部分。該推進區以北羊村設施蔬菜産業為依託,連片改造提升溫室大棚,向周圍村居延伸發展,推動蔬菜産業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發展。

  北羊村居住人口3406人,其中以大棚種植為業的居民就有734人。該村有808座大棚使用年限超過15年,面臨“棚老、人老、技術老”的迫切問題。“為了長遠發展,我們必須對老舊大棚進行高標準、智能化改造。”北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子泉告訴記者,正當他們對未來發展一籌莫展時,皇城鎮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設施蔬菜建設項目為他們解決了難題。

  該項目投入銜接資金300萬元,共改造建設溫室大棚4個,通過大棚出租、種苗培育、蔬菜加工、包裝、統一收發等方式,每年保證6%的收益,用於北羊村脫貧享受政策戶分紅。

  如今,通過大力發展智慧化農業,推進蔬菜産業品質提升,使皇城鎮“臨淄西紅柿”“臨淄西葫蘆”這兩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更具分量,為吸引皇城年輕人回鄉發展蔬菜産業,發揮“新農人”力量,提供了良好氛圍。

  剛9點,臨淄區金山鎮農産品集散中心的沿街商鋪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已開門營業,有的正在裝修,好不熱鬧。

  去年,金山鎮同樣借助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契機,投入700余萬元,對崔碾村橋西約5000平方米的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改造提升,打造成金山鎮農産品集散中心,並採取“政府主導、村居入股、市場運營”的聯合社運營模式,按照政府投資佔股50%以上,其餘資金由7個村以合作社的方式進行投資入股,各村根據投資比例進行年底分紅,實現劉徵片區東崖、西崖、北崖、崔碾等7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全面開花。

  “結合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河南村爭取市級銜接資金100萬元、村自籌資金60萬元,盤活閒置房産,建設自動化標準加工車間,做強‘山東大煎餅’品牌。”在淄川區西河鎮河南村煎餅生産車間現場,村黨支部書記翟乃君介紹:“如今‘小煎餅’托起了我們的鄉村振興夢。這個煎餅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周邊200余名農民增收,村集體預計年增收7萬元以上。”

  2022年以來,淄博市推動建設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21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19個。投入各級銜接資金2.13億元,開展項目79個。同時,整合社會資本3.72億元,開展項目105個。

  “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促産業振興,冬有蔬菜、春末見果,一年四季裏的每一個豐收場景裏,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的建設,顯著改善了淄博市的鄉村環境,有效開發了特色農業和旅游資源,連片激活鄉村發展潛力,促進村莊集體經濟收入的顯著增長,帶動5258人就業和13445名脫貧群眾增收。(記者 劉磊 通訊員 孫文)(完)

【糾錯】 【責任編輯:賈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