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83億元,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的綠水青山“有價”了!
作為山東省省級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22個試點地區之一,山亭區大力開展生態産品價值核算工作,加速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路徑,爭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山亭區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
全面摸清生態産品底數是盤活生態資源資産的前提。自開展試點建設以來,山亭區立足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稟賦優勢,紮實開展全域生態産品信息調查,重點調查優勢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等典型生態産品産出能力,全面掌握生態産品數量、空間分佈、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等基本信息,形成了具有山亭區地域特色的生態産品目錄清單,扎紮實實為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打好了“地基”。
系統開展GEP核算,夯實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基礎。山亭區通過科學量化核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有效帶動了全區生態産品增值、綠色發展提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山亭區GEP核算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區生態産品總值216.83億元,為全區GDP的1.63倍,單位面積GEP價值量21.27萬元/公頃,人均GEP價值量5.42萬元。從總值構成來看,其中物質供給35.48億元,佔比16.38%;調節服務157.08億元,佔比72.43%;文化服務24.27億元,佔比11.19%。
深化調節服務,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轉換渠道。山亭區充分發揮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空氣凈化、水質凈化、固碳、釋氧、局部氣候調節等調節服務的關鍵作用,上述工作分別實現生態價值16.52億元、62.84億元、0.15億元、13.11億元、0.35億元、0.24億元、2.24億元、1.44億元、60.19億元。通過對綠水青山的“量身定價”,助推銀行“點綠成金”,全區初步實現銀行預授信46億元。
築巢引鳳,強化&&支撐暢通生態富民路徑。打造生態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強化産品交易&&建設是山亭區推進生態産品增值、暢通生態富民路徑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積極探索實踐,山亭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山東生態産品交易中心和魯南“生態銀行”,其建設案例入選新華網《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案例彙編》。其中,山東生態産品交易中心成功獲批全省標準化試點建設單位,通過在阿里資産官網山東政府專場掛牌初級農産品、農副産品等,開展抖音電商直播帶貨及“抖店”運營,是山亭區把生態産品轉化為發展資本,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推動生態富民和價值實現的一個縮影。魯南“生態銀行”通過把農戶、集體、合作社等産權主體分散的生態資源存進“生態銀行”,整合成不同的資産包,推進規模化市場化運營,助力農民增收、産業增效、産值增長。目前“生態銀行”已獲得農商行1000萬元生態基金授信,全區分佈式光伏和村集體扶貧光伏項目都簽訂了“生態銀行”存入協議,進行“保姆式”入戶安裝並統一包裝申請開發CCER指標;旅游特色村、古村落加快賦能整合,包裝打造成優質的生態文旅項目以實現綠色增值,切實走出了一條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綠量”的山亭生態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