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章丘“文化”聚力 深耕文化産業-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4/03 07:59:13
來源:大眾網

濟南章丘“文化”聚力 深耕文化産業

字體:

  近日,山東全省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座談會在濟南章丘召開。會議認真落實中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研究部署全面加強山東省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會前,與會人員在章實地考察了焦家遺址、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

  3月29日至30日,全省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在濟南召開。會議要求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切實打好深耕人文沃土特色牌,發展壯大傳統文化産業基本盤,創新創優政策支持軟環境,紮實推動山東省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會議中提及章丘的明水古城、華僑城歡樂匯等重大文化産業項目。

  短短幾天,全省目光兩次聚焦章丘,看點在於“文化”。

  自古以來,就盛傳着“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的説法。

  秉持這獨有的氣質,中國龍山、泉韻章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緊抓文物保護,以科學創新的思維緊抓活化利用,以共建共享的視野緊抓文化産業,把文化優勢轉化成發展勝勢,推動了文化遺産傳承保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産業遍地開花。

  從龍山文化的燦爛曙光,到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的無限風光,章丘以數千年的厚重文化,奠定了在文化山東中的重要地位。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章丘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古代遺跡和文物瑰寶。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44處……遍佈章丘的歷史遺珍,講述着章丘故事,永續着千秋文脈。從西河文化、龍山文化到商周文化、齊文化、漢文化,一直延續到唐宋文化、明清文化,序列完整,堪稱中華文化和齊魯文化的典型代表。

  章丘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實施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對209處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6萬多件館藏文物進行保護,建立文化資源檔案和“文化e點通”公共數據&&,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活”起來。城子崖遺址、東平陵故城、焦家遺址被列入“十四五”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整體規劃。

  穿越歷史的煙雲,56處古建築(群)在時光中踞守,承載着鄉愁記憶。章丘強化歷史文化古鎮古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對傳統民俗文化實現活態性保護,傳統文化展示和宣傳教育功能不斷提升。古村靜靜佇立,文化綿延不絕,創造生生不息,日漸成為傳統文化的展示窗口、鄉村振興的特色樣板、文化傳承的示範標杆。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時間的種子,歷經歲月洗禮更加絢爛。三德范芯子、龍山黑陶、章丘鐵鍋、章丘梆子、青野五音戲、葫蘆雕刻、黃家烤肉、現林石磨、章丘根藝、章丘木板年畫……章丘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市級非遺項目47項、區級非遺項目100項,豐富多樣、特色鮮明,正在保護和傳承中開枝散葉、煥發生機。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章丘正以發展的眼光尋覓歷史文物的時代價值,腳踏實地守護燦爛的文化遺産。

  城子崖遺址在中國考古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的發掘,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展鋪墊了重要的基石,推翻了“中國文化西來説”,是學界公認的“考古聖地”。在展陳面積3000平方米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內,最讓人驚嘆的,是城子崖的黑陶。館內展品中八成是陶器。陶,成了那個時代的符號。有距今8000年的“釜”“囤”,充滿着最早定居生活的原始氣息;有距今4600多年的蛋殼陶,內外透黑,表面光澤,胎薄僅0.2毫米,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殼、硬如瓷”美譽。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走進國家一級博物館——章丘區博物館,9000多平方米的展陳面積,近2.6萬件館藏文物,無聲訴説着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館內藏品兼具數量質量,涵蓋了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夏商周時期、輝煌漢朝、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精品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青銅器、玉石器、金器、書畫等各種類別,見證了這片土地的古老與輝煌,體現着章丘先民的勤勞與智慧。博物館將文物藏品的體驗傳播與文化教育功能相結合,挖掘其在新時代的價值,更好地吸引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加入到歷史文化傳承中來,共同品味章丘的歷史文化風貌……

  博物館的價值既在於擁有什麼,更在於做了什麼。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在加強對城子崖文化的研究、闡釋、展示、傳播的同時,借助“5.18博物館日”“文化遺産日”,以及周末、節假日,開展以“城子崖研學”為特色的活動,並將展覽延伸到城市鄉村、學校課堂,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文物的魅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大眾的情感共鳴。河道蜿蜒、街巷縱橫,泛舟碧波之上,兩岸垂柳依依、古屋林立、古色古香、詩情畫意……漫步國際泉水旅游度假區明水古城,古典民居與清澈泉水相得益彰,典雅的建築與豐厚的歷史交相輝映,泉水文化、清照文化、鐵匠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等眾多特色文化有機融合。在這裡,不僅能欣賞美麗的風景,還能近距離感受文化的魅力。

  書香浸潤城市,文藝點亮星空。隨着群眾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章丘推出諸多高品質、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讓其在當代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以“百名作家看章丘、百名書法家寫章丘、百名美術家繪章丘、百名攝影家拍章丘、百名音樂家頌章丘、百名舞蹈曲藝家讚章丘”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六百工程精彩紛呈;電視劇《三泉溪暖》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龍山尋根》等文學作品在《人民文學》等期刊刊發。

  只有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進當代,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未來。章丘持續推動文化“兩創”,讓國寶活了起來,讓文化動了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中國龍山、泉韻章丘將乘着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和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東風,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讓文化的“果實”增産增收、味美香甜。(孟凡庚)(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