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隨時隨地就能借取,跨上車説走就走……隨着共享單車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然而,卻有人將共享單車淪為作案工具,騎車屢屢“碰瓷”汽車,先後騙取20余名司機57000余元。機關算盡,到頭來卻身陷囹圄。
多起車禍
受害人均為同一人
在山東省聊城市區東昌路王口橋西建設銀行門口輔路,王先生駕駛小轎車放緩車速欲進入東昌路主路。轉彎過程中,王先生一邊左右觀察路況避讓非機動車和行人,一邊慢速向前行駛。但就在小轎車即將駛入主路時,一輛共享單車“砰”的一下撞了上來,騎車人隨之倒地不起。
無獨有偶,這件事過了不到二十天,市民張先生駕車沿向陽路由南向北行至興華路口右轉彎時,一名騎共享單車的男子猛地撞在汽車右後輪上,騎車人一頭栽倒地上。穩定的事故周期規律,高發的事故頻率……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聊城市區先後發生多起此類交通事故,引起了聊城交警小案快處中心民警的注意。事故受害人均集中在周某某一人身上,其中定有玄機。2023年4月,聊城交警小案快處中心將線索移交給聊城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
露出端倪
警方揭開碰瓷真相
經偵民警通過偵查發現,剛剛步入中年的周某原本從事個體挖掘機工作,收入頗豐。但近年來卻沉迷於網絡賭博不能自拔,到後來經常是幾千幾萬地輸錢,不僅工資無法滿足,還將以前的積蓄揮霍一空,囊中羞澀的他便打起了“碰瓷”的歪腦筋。
周某有多年駕駛大貨車的經驗,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裏面機動車轉彎或倒車時若與非機動車發生碰撞由機動車全責的相關規定。他每次作案都是在路邊掃輛共享單車,專門挑選右轉彎的機動車下手,伺機騎車擦碰,造成機動車因轉向碰撞單車的假象,騙取賠償。
民警還查明,為騙取錢款,周某還多次通過P圖偽造門診病歷及放射檢查報告等證據,騙取理賠金。
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卻身陷囹圄。日前,周某因通過“碰瓷”方式製造交通事故騙取理賠金涉嫌詐騙罪被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退賠詐騙款57058.4元。
警方提示:廣大司機朋友應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不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同時,盡量在車內安裝前後行車記錄儀,如遇交通事故,可根據影像判斷事故責任,並為警方提供打擊“碰瓷”違法犯罪的證據。對交通事故存疑時,切勿圖省事或畏懼處罰選擇“私了”,應主動撥打報警電話,等待民警進行處理。如對方要求“私了”並存在威脅恐嚇行為,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報警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