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飛機”的人:因熱愛而執着,為它們四處奔波-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6 10:39:33
來源:齊魯晚報

“追飛機”的人:因熱愛而執着,為它們四處奔波

字體:

  濟南遙墻機場附近的田間,一直是拍飛機的好地方:“飛友”們架起“長槍短炮”,拍下飛機起降的身影,也有不少人專程前來“打卡”,拍下與飛機的同框圖……

  每間隔幾分鐘,就會有一架飛機在跑道起飛或是降落,人們的目光跟隨着飛機移動,人群中不時傳出歡呼聲及對飛機造型的點評聲。這裡的時間和氛圍,被一架架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定義着。

  帶着孩子追飛機

  觀看飛機的人裏,孩子們是歡呼聲的主力軍,有小孩把腦袋探出汽車天窗,還有小朋友坐在爺爺的三輪車頂上,不時有稚嫩的童聲問道:“我以後能坐上飛機嗎?”家長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飛機能帶你去往任何地方。

  年近50歲的王洪濤十幾年前就帶着大兒子看飛機,近幾年又帶着老二、老三重復着同樣的故事。“飛機的轟鳴聲,特別是飛機由遠及近放大的那種對人的壓迫感,讓孩子們覺得震撼,他們很享受這個過程。”王洪濤告訴記者。

  王洪濤是資深的汽車從業者,也是一名“飛友”。在他眼中,飛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帶有各自的生命力。飛機是他生活中割捨不掉的一部分,有時出差去外地,他會騎着共享單車圍着機場繞一圈,細緻地尋找觀看飛機起降的地點。

  王洪濤説,像上海、北京等地的機場附近,有專門的觀景&,拍飛機比較方便。濟南這幾年才形成拍飛機的概念,&子是臨時搭建的。

  為“偶像”改變職業

  第一次坐飛機後,李永鵬喜歡上了“拍飛機”。

  大學畢業後,李永鵬先是在一家企業就職,空閒的時候,就會鼓搗一下相機,兼職幫別人拍攝。後來索性辭職,成為紀實婚禮攝影師。這些改變,都源自他對“拍飛機”的執着。

  “一早一晚是拍攝的好時候,那時光線比較柔和,有時還有朝陽和晚霞。”為了記錄這些時刻,“飛友”們基本都得在田間待上一整天,甚至凌晨兩三點就要出發。冬天和夏天是最難挨的,有風刮來,鏡頭還會沾上細碎的沙塵。

  為了拍攝,李永鵬還專門去過大連、天津等地,拍到飛機後再馬上返程,在機場附近喝豆腐腦、吃油條的時候,不忘再和“飛友”們談談飛機,難掩心中的激動。

  在“追飛機”的人心中,這些飛機就好似偶像一般,“飛友”們心甘情願為它們四處奔波。

  在圈內,人氣機型總是牽動着“飛友”的心。“藍胖子”(南航A380別名)要“退役”時,機場外的草坪上,“飛友”們用力揮手,用鏡頭記錄下這個大傢伙最後的模樣。視頻被上傳至網絡,彈幕上飛過不同顏色的“淚目”。

  李永鵬覺得,只有真正拍到“稀罕”的機型,才算是踏實下來,一些飛機在全球僅存幾架,能夠拍到十分不易,拍不到的飛機還會成為“心結”,一直惦念著。

  在李永鵬的表述中,飛機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人格化的存在。在雲南讀書時,看到“山航”,他就會感到非常親切。

  從熱愛到夢想飛行

  12歲的齊雲哲,每月都會往返於聊城與濟南之間,帶着單反相機到機場附近拍攝。

  齊雲哲從小就喜歡研究各種交通工具,他先是對公交着迷,後來對火車産生興趣,最後徹底被飛機的魅力所折服,癡迷於“從一座城市切換到另一座城市”的快感。

  齊雲哲説,拍飛機就像集郵一樣,而且飛機降落擦煙的時候感覺特別解壓,仿佛把煩惱全部帶走了。父母特地為齊雲哲購買了一台二手單反相機,他便鑽研起拍攝和剪輯技巧。不到兩年時間,他的拍攝技法已從稚嫩步入成熟,對焦、曝光、構圖都極為專業。身邊的“飛友”對此評價頗高,認為他極具天賦。

  現在的齊雲哲,有了更為具體的心願,他想從客艙的位置,不斷向前挪移,來到駕駛艙,這裡是他心目中“最美的辦公室”,他夢想著將來成為一名客運飛行員,當一名合格的機長,飛遍大江南北。去年,齊雲哲還在1:1復刻的模擬駕駛艙內,手握操縱桿,體驗了一次當機長的快樂。

  發生在齊雲哲身上的變化,讓他的媽媽切身體會到“熱愛的力量”:孩子喜歡上拍飛機後,變得更有耐心,一有時間就琢磨拍攝和剪輯。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還加強了身體鍛煉。

  齊雲哲組建了一個40多人的“飛友”群,在燕山中學就讀的王佳熠,就是群中一員,每逢周末空閒時,他都會先坐K921公交,再打車來到機場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