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娛樂方式浪潮下,過去30多年沒有時代性變革的KTV在年輕人的世界中日漸式微,甚至被貼上了“老土”“過時”的標籤。倍感危機的經營者們正努力蹚出一條新路:融合新娛樂方式、優化升級服務內容……KTV行業正在被年輕人“倒逼轉型”。
KTV只是備選項
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去KTV唱歌是70、80、90後娛樂放鬆的首要選擇。但隨着這幾代人進入中年,曾經的KTV主力消費人群逐漸淡出後,00後不僅沒跟上,還選擇了放棄。
當提及是否去KTV時,部分年輕受訪對象給出這樣的答案:“不會”“不喜歡”。還有人甚至給出一個頗為久遠的數字:十年前。當下,同學聚會、單位團建、家庭聚餐等成了KTV的主要客源。
如今的KTV暴露出更多社交短板:參與感不強,“麥霸”控場,其餘人被迫充當觀眾;社交焦慮,“五音不全”人士被迫上場。
快節奏的生活,讓年輕人更傾向於“短平快”的社交方式。“現在大家都比較忙,去KTV至少要花費兩三個小時,非常耗時。”市民王先生&&,比起去KTV,自己更願意和朋友聚餐聊天。
劇本殺、密室逃脫、livehouse等新興娛樂項目的出現,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相比去KTV唱歌,我更喜歡桌游和劇本殺。”張女士&&,像桌游、劇本殺這一類游戲更有體驗感、新鮮感,娛樂性更強。
對年輕人而言,作為娛樂方式,如今的KTV只是備選項。
引流打響“價格戰”
儘管唱衰的聲音很多,但從業者&&,年輕人仍是KTV的主要消費群體。
“目前的消費人群仍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山東愛上好聲音餐飲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雪瑤&&,周末時段為年輕人高峰期,一般處於滿房狀態。
濟南&&嘜田負責人稱,與過去幾年相比,近兩年年輕消費者的比例增加,“從周五到周日,KTV包廂裏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記者走訪多家KTV發現,除了周末,在工作日仍能看到不少年輕人的身影。王雪瑤坦言:“吸引年輕人的還是價格。”
據了解,不少KTV採取團購套餐、會員折扣等形式,以“超低價”提升消費熱情,吸引更多年輕人。
記者在某團購&&上看到,各大商家紛紛推出工作日優惠套餐,如“12時至19時任選7小時歡唱套餐70元”“12時至18時任選6小時歡唱套餐90元”,新商家甚至推出“19.9元嗨唱三小時”套餐。
為引流年輕消費者,商家不得不打起價格戰,為行業帶來巨大衝擊,加劇“內卷”。王雪瑤&&,與2022年相比,單包價格降低了40%左右,但消費量並不理想。
“比如我們推出88元的套餐,隔壁可能就會推出68元的套餐,那大家肯定選68元的。”曾在南方KTV任職的高先生&&,價格戰帶來的低收益直接拉長回款周期。
記者從星光麥田KTV了解到,該店前期投入近600萬元,預計回款周期為3年。按照目前的趨勢,回款周期將被拉長至四年半。
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壓縮了行業的生存空間,低收入直接導致低投入,行業發展艱難。王雪瑤直言:“希望行業之間能夠良性競爭,大家一起把市場做起來。”
穩中求變的KTV
隨着劇本殺等新型娛樂方式的興起,KTV無論是在客流量還是消費額上都被分流。不少經營者在倍感危機的同時,也在努力蹚出一條新路。
關於傳統KTV的轉型之路,王雪瑤做過很多嘗試。她&&,曾經考慮過將酒吧融入KTV之中,但礙於本地市場行情,不得已放棄。“成都、深圳等大城市的新模式,融入到本土之後會水土不服。”王雪瑤稱,新鮮事物需要接受的時間,這個時間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向南方KTV靠攏總歸需要一個過程。”高先生&&,傳統KTV的轉型並非一蹴而就。
所謂的“南方模式”即全能型KTV,包含唱歌、餐廳等眾多元素,設施更加齊全,服務更加完善。高先生稱,“相較於之前,北方的KTV有所改進,但並不能滿足年輕人的要求。”
濟南&&嘜田負責人對此也頗有感觸。“KTV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簡單的唱歌功能已經不能滿足新潮的年輕人。”他告訴記者,KTV行業一直在嘗試突破,但受成本等問題嚴重制約。
行業遇冷的當下,王雪瑤對未來前景仍有信心,準備再開三家新店。“做這行很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行業經驗。”在她看來,抗住壓力,找準方向很重要。
現在的王雪瑤正在考察,準備走小精品路線,瞄準投資少回款周期快的形式,將年輕人喜歡的娛樂方式逐漸融合到傳統KTV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