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生成式人工智慧藝術展亮相濟南-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6 10:45:25
來源:齊魯晚報

“畫龍點睛”生成式人工智慧藝術展亮相濟南

字體:

  當AI“闖”進藝術圈會擦出什麼火花?3月23日,由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美術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畫龍點睛”全國生成式人工智慧藝術展暨《塗龍季》第三季展覽在山東美術館開幕,呈現一場藝術與科技交相輝映的盛會。

  記者在展廳裏看到,前來打卡的觀眾絡繹不絕,共同見證這場“畫龍點睛”全國生成式人工智慧藝術展的精彩瞬間,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魅力。一位觀眾告訴記者,“雖然不懂人工智慧也不懂藝術,但還是感覺很震撼,非常有科幻感、穿越感,沒想到AI藝術的時代這麼快就來到了。”

  來自全國各地的668位創作者參加了這次展覽,他們包括職業藝術家、獨立設計師、高校教師以及不同學科背景的青年才俊,共呈上3000余件涵蓋AI生成圖像、3D列印雕塑、影像裝置、實驗藝術等多種形態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人工智慧與藝術結合的廣泛探索與前沿實踐。其中,既有如顧群業的龍係列雕塑,展示了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科技手段的完美融合,又有張光帥、張牧合作的《共生》影像裝置,以及維度漫遊團隊呈現的《雲宋演算法》等作品,展現了人工智慧藝術在各個領域所釋放出的強大創造力和廣闊想像空間。

  本次展覽深入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以創新的視角展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作品不僅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更體現了對齊魯地域文化深厚底蘊的挖掘與展示,以及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嘗試。

  龍年龍氣象,龍元素貫穿整個展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生成各種美輪美奐的圖像、雕塑,極富想像力和創意。行走在一件件作品之間,讓人倣佛置身于超現實世界,産生絢麗斑斕而又奇幻莫測的視覺特效。張培源的《折紙龍》、盧文軍的《靈瞳龍狐》、楊羿楓的《賽博機械龍》、叢海亮的《舞龍》、徐強的《烈焰》等作品,在現代數字藝術技術加持下,呈現出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李楊的《0+LONG》,展示了旋轉往復、變幻無窮、似像非像、似龍非龍的神秘場景。李楊説,借助宇宙總品質為零的假設理論,尋找整體穩定和諧的感覺,創作運用的是數字雕塑的方式,在軟件平臺上運作,把每個形象雕塑出來,最終呈現這樣一個場景。

  《“龍”係列》中既傳統又現代的小龍人讓很多觀眾駐足,主創王子辰説:“我們使用顧長業老師‘太子龍’的形象與AI結合進行了二次創作。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皮影的元素,通過AI技術進行交互,讓每個形象都可以動起來。觀眾可以通過微信掃旁邊的二維碼,對準螢幕上的每個形象,它就會有一段動畫。”記者用手機掃描圖像,果然看到一個個動畫形象,靈動而活潑。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人工智慧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光帥説,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以生成藝術為主題的展覽,在人工智慧來襲的大背景下,設計藝術産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正好是龍年,我們用AIGC來點睛龍年的祥瑞。這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是以顧群業先生的《龍》係列為背景的延伸創作,這已經是第三季了。前幾季有手繪、雕塑等,這一季有人工智慧、3D列印,還有智能生成影像等創作。我們學院今年還做了一個嘗試,把人工智慧融入所有專業、所有課程,讓人工智慧賦能設計教育領域。第二個單元,就是展現服飾設計,包括環境空間、攝影攝像等,有三十二個專業方向的不同的專業嘗試,讓各個專業的學生都使用人工智慧進行創作。第三個單元是以龍年為題材,邀請了全國六百多位藝術家,遴選和徵集了三千多件作品,來為這個祥瑞龍年賀歲,以插畫、影像、實驗藝術等形式進行展示。 

  “畫龍點睛”暨“塗龍季”展覽,如同一座橋梁連接了各大藝術院校和社會創作力量,共同探索人工智慧與傳統文化、人工智慧與設計教育的有機融合。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創作者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它們既是人工智慧與藝術結合創新實踐的生動體現,也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學科交叉融合、智慧教育和人工智慧賦能專業建設方面初步成果的集中展示。

  據策展人董佔軍介紹,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賦能專業建設,響應國家教育現代化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遵循相關政策指引。學校黨委高瞻遠矚、積極謀劃,構建完整“Design+AI”教學體係,如搭建天工開物大模型平臺、成立人工智慧設計研究中心、開展AIGC校企合作、推動職普融通等,搭建智慧化育人環境,全面推動設計學科的智能化轉型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升級。在具體實踐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不僅積極推進産教融合,立項人工智慧設計産業學院,還深入開展“AI for Design”教學改革,將AI技術深度融入設計學科的課程體係,培養學生在智能時代的設計創新能力。同時,學校以AIGC的快速發展為契機,義務向高職院校輸出課程,形成了良好的AIGC學研輻射效應。

  展覽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廣大觀眾提供全方位的藝術體驗。線下展覽在山東美術館舉行。線上展覽則通過山東教育衛視的媒體支援,以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搭建的活動專屬頻道,實現藝術作品的互聯網展示。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