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近距離看變化-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5 15:18:49
來源:大眾日報

大學生就業,近距離看變化

字體:

  “我們集團成立於1988年,是‘中國企業500強’,在山東乃至全國都很有行業影響力。”3月4日下午3點,在山東師範大學教學三樓3255教室,某化工集團的招聘人員侃侃而談,“本科生入職年薪在11萬-13萬元,不包括餐補交補等,提供免費的宿舍。”

  長達一個小時的宣講,坐在他面前聽講的學生僅有6名,其中有3名已經考研上岸,他們參加宣講會是想長長見識,了解“行情”。在今年的招聘市場,這類現象並不鮮見。這是為什麼?

  慢就業依然存在

  “大家忙着考研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大四學生王傑(化名)是前來參加某化工集團宣講會的6名學生之一,“據我所知,我們班的男生,除了我以外,都參加了考研初試。”王傑的父母身體不好,他想早找一份工作為家裏分憂。

  據統計,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達到438萬。在山東師範大學,教學樓的空地上擺滿了凳子,墻上貼着顯目的大字“2025年考研勿擾”。

  研究生畢業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某化工集團的招聘人員認為,儘管研究生的薪資水平相較於本科生往往會有所提升,但這並不意味着研究生在就業上具有更大的優勢。企業對研究生的需求少、要求高,每年都會有多位研究生競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出現。

  山東師範大學一名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研究生,近期就在找工作上遇冷。他想留在濟南工作,但這一願望並不容易實現。

  “前兩天,我參加了積成電子的招聘會,技術崗還有一百多人的空缺,但是研發崗就只剩下一兩個名額了。我投了簡歷,沒有收到面試通知。”他&&,“研發崗競爭壓力大,需要的人數少;技術類工作需要的人數多,本科生就能幹,用人成本還低。我也投遞過技術崗位,但很多公司看我是碩士就拒絕了。”

  “如今,慢就業、穩就業心態依然在大學生中存在,我們學校大約3/4的本科生在準備考研,畢業後“二戰”“三戰”的學生數量也不少。即便是不打算繼續深造,大學生也更偏愛政府部門、國企等崗位。”中國海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林倍磊説。

  兩個濟南大學的學生在大四上學期準備了某大型國企的考試,但網申都沒有過。“前些年,還有學長學姐通過考試併入職。可能是今年報考的人數太多了,簡歷篩選更嚴了。”

  濟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從市場需求來看,社會對於本科生的需求量遠大於研究生,民營企業所提供的崗位數量也很多。但有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當前就業形勢了解不夠深入,一味奔着考研、考公去,很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

  新興行業受青睞

  記者採訪發現,新興專業的就業前景廣闊。濟南大學的趙同學是新能源材料與工藝專業的畢業生,他發現自己所學專業在招聘市場上的需求十分旺盛。

  “不僅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發展,而且許多能源公司也正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我們專業的應聘成功率還蠻高的。”他説,最近收到了大唐山東清潔能源公司運維崗的入職邀請。

  李雲竹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英文系的學生,她現在正在濟南高新區的一家外貿公司實習,主要開展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業務。“在濟南,這種公司還有很多,是我們專業的主流就業選擇。”她説。

  同時,各專業“冷熱不均”的求職現狀也較明顯。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今年首場春季大型招聘會上,共有358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了20000余個崗位,但化學專業的大四學生春雨卻屢屢碰壁。“我的專業偏向理論,實用性不強。”她説。儘管她問了好多註明招聘“化學化工”專業的企業,但大部分公司在聽到她的專業後,婉拒了她的簡歷。

  面臨同樣情況的,還有山東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周思彤。大二那年,她在一家智能製造公司實習,看到了智能製造領域的發展前景。但由於專業限制,她在找智能製造領域的相關工作時卻不順利。“我只是想做銷售崗,但是他們更想要工科學生。”

  不過她並沒氣餒。最近,她面試了一家智能清潔機器人公司的實習崗位,決定實習三個月。下半年,她決定備考一個管理與工科交叉專業的研究生,以提升在智能製造領域的職業競爭力。

  就業服務要跟上

  濟南大學的大四畢業生李亞鵬(化名)順利找到了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作。他直言,學校給予的職業引導,讓他很早就堅定了直接就業的決心。濟南大學大一開設專業導論課,邀請資深教授、行業專家幫助新生建立對行業整體的認知;大二開設就業指導課,由學院輔導員、企業HR進行就業技巧講解;大三組織學生實習。大四時,學校更是直接對接企業,實行一對一簡歷直推。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李柯睿,曾在考公、考研還是找工作的選擇上猶疑。輔導員曹翔結合她的性格特點,建議她報考選調生。如今,她已經成功上岸。這得益於中國海洋大學的“就業&賬”制度。

  所謂就業&賬,是指各學院都會給畢業年級的學生建立表單,表單覆蓋了所有學生的就業動態,一人一檔,及時更新。

  “就業&賬一般每月更新兩次,根據學生就業進展,我們會及時給予反饋:對於心態不好的學生,會跟他們談話,緩解壓力;對於有確定工作意向的同學,會將他們的簡歷推送相對應的用人單位;對於有考公意向的同學,會微信一對一發送相關考試信息。”曹翔説。

  3月14日,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春季大型校園招聘會上,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早早搭建起帳篷,為前來參加招聘會的學生提供就業指導。

  “應聘技術類的工作,就要把相關項目以及實習經歷重點擴充,學生幹部經歷等羅列一下就好。”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栗磊拿着筆,逐字逐句地斟酌學生的簡歷,需要修改的地方,都會進行詳細説明。

  據了解,立足自身鮮明的行業特色,中國石油大學通過開拓行業就業市場,解決了大批量學生的就業難題。“一方面,我們通過在行業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高質量舉辦能源行業專場招聘會;另一方面,積極&&走訪各地能源企業及國家化工産業基地,挖掘更多行業就業機會,不斷拓寬學校在能源領域的就業市場。近年來,我們超過80%的主幹專業學生,都可以到能源行業重點單位工作。”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軍&&。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