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開啟“萬物皆可飛”模式-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13 14:05:13
來源:齊魯晚報

山東濰坊開啟“萬物皆可飛”模式

字體:

  百米“龍”風箏在空中起飛。

  在山東濰坊,萬物皆可飛。

  3月11日上午,山東濰坊2024二月二“龍點睛 龍抬頭”系列活動在濰坊市濰城區浮煙山國際風箏放飛場舉辦。活動現場主要有“龍點睛 龍抬頭”主題風箏放飛活動、“二月二 龍抬頭”黃河大集浮煙山民俗大集、龍年主題文創展、“行走的美術館”展覽等特色文化活動。借這股龍年的“東風”,濰坊迎來新一年的“萬物皆可飛”模式。

  傳統國畫邂逅現代風箏

  讓世界看到絢麗濰坊

  3月11日上午,15米軟體彩色龍風箏在浮煙山國際風箏放飛場緩緩起飛,引來不少市民與游客關注,不同於傳統龍頭風箏的威風凜凜,軟體彩色龍風箏的樣子憨態可掬,讓許多人忍不住站在它附近合影留念。

  這只軟體彩色龍風箏的製作者叫馬慶華,是濰坊市青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風箏製作技藝”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馬慶華告訴記者,軟體風箏相比傳統風箏最大的優點就是好攜帶,但由於軟體風箏無骨架,放飛時對風力的要求尤為苛刻,為了能設計出一隻適合放飛的軟體龍風箏,馬慶華前後設計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並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製作這只風箏。

  “這次的風箏特地融入了國畫的絢麗色彩,做出來的龍也更符合我們傳統文化中龍的特點,並且整個龍的身體都用了專屬的風箏布,透光性更好,更耐用,在陽光下也更鮮艷。”馬慶華説。

  據馬慶華介紹,為了能讓這只軟體彩色龍風箏更生動鮮活,他還將之前設計的15米軟體彩色魔鬼魚風箏和彩色“海洋小方塊”風箏與這只風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道“海洋風景線”。一連串五顏六色的風箏乘風而起,借“二月二”讓大家見識到了一次真正的“龍抬頭”。

  黃河大集借勢“起飛”

  非遺文化點亮龍騰盛世

  沿放飛場外側主幹道前行,熱鬧的黃河大集外有一群熱情洋溢的“濰坊大姐”在跳廣場舞,一首《上春山》似乎是在預告濰坊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同時,各個縣市區的非遺特色文化産品讓來往的游客與市民目不暇接。

  昌邑剪紙把龍“裝”進了扇子裏,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田國英正坐在自己的攤位前剪紙,只見她一雙巧手仿佛在紅紙上“翩翩起舞”,不一會兒就剪出來一隻精美的窗花,她將自己剛剛剪出來的作品送給在場的市民,並跟大家講述昌邑非遺剪紙的特別之處。“今年是龍年,我就多剪了幾幅跟龍相關的作品,希望能為所有人帶來好運,並借此機會讓更多人知道昌邑剪紙。”

  紅色的剪紙讓人意猶未盡,芳香四溢的綠茶又似乎在向逛大集的人們“招手吶喊”,來自諸城市電力怡明茶業有限公司的經理祝偉東正在介紹自己帶來的諸城綠茶:“我們諸城是地球上緯度最北端的綠茶主産地之一,諸城綠茶因具有葉片飽滿、沖泡清香等特點而廣受大家的喜愛。”祝偉東説,諸城綠茶有一股淡淡的豌豆香,所以喝起來口感更溫潤爽滑,沒有一般綠茶的苦澀感。這次來黃河大集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喝到屬於濰坊的好茶,也讓更多人知道。濰坊不僅能讓風箏起飛,更能讓非遺文化也借勢“起飛”。

  “行走的美術館”

  是濰坊人放飛的文化心

  走進浮煙山觀禮&展廳,龍年主題文創展、“行走的美術館”等展覽琳瑯滿目,由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服務中心承辦的“行走的美術館”展覽以“龍點睛 龍抬頭”為主題,將濰坊風箏、龍文化、“四廊一線”等文化遺産、景點景區元素與中國傳統節日相融合。

  據了解,“行走的美術館”所展出的美術作品基本上均為濰坊市本地的畫家們的用心用情之作。濰坊畫家畫濰坊景色,並將自己描繪的濰坊景帶往全國各地,“行走的美術館”通過“小而美”的藝術形式將濰坊的文化創作與藝術瑰寶帶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記者了解到,“行走的美術館”項目自設立以來,就秉承“向美而生、向優而進、向新而行”的品牌理念,着力深化文化“兩創”,全面推動與城市建設“深融”、同時代發展“共振”、為人民生活“賦美”, 以“在身邊”“沉浸式”“小而美”的精緻美術展覽和優質文化産品。

  在“行走的美術館”的美術館裏,不僅能看到濰坊各地美麗的景色,也能看到一隻只自由翱翔在天空中的濰坊風箏,帶着濰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希冀,飛翔更高更遠的地方,這不僅僅是濰坊畫家筆下的故鄉之美、愛鄉之情,更是屬於濰坊這片土地的文化之心、自由之翼,“行走”的是藝術,“放飛”的是文化。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