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溺水擋不住“撈海腸大軍”趕海安全引關注-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2/26 10:32:47
來源:齊魯晚報

多人溺水擋不住“撈海腸大軍”趕海安全引關注

字體:

  ◥救援隊員發現一名溺水者,將其從海裏救出來。 視頻截圖

  連日來,山東煙&遭遇大風天氣,趕海熱潮再度興起。2月22日,在煙&芝罘區幸福十三村附近海域發生多起市民撈海腸溺水事件,趕海安全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相隔僅僅一個小時

  接連救起兩名溺水者

  22日,一段網友拍攝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在煙&芝罘區幸福十三村附近海域,一男子在撈海腸時因體力不支導致溺水,因其身穿膠皮連體衣,整個人漂浮在海面上,隨着海浪涌動,情況十分危急,海邊眾人連忙進行施救。

  22日晚,記者&&到現場目擊者及救援隊員,還原事件經過。“下午海邊風大浪大,我正好去海邊巡邏,剛到海岸線的時候,徒弟就跟我説,好像有人被浪拍進海裏面,出不來了,已經打120救援電話了。”芝罘區蛟龍救援隊水域組隊員江從泉&&,當時該男子已經被浪拍出去很遠了,隨着海浪一起一伏,不注意看是看不見的。

  江從泉説他本身是一名潛水員,在了解情況後,迅速穿上潛水服,拿上帶長桿的抄網,帶着徒弟就衝到海裏救人。

  “浪太大了,好不容易到溺水者跟前,拽住了他的腿,把他翻過來,然後把他往外拖。拖出來後,大家圍過來一起把人給抬上了岸。”江從泉説,“當時溺水者上來的時候臉都已經發紫了,我和徒弟就趕快給他做心肺復蘇,一直做到120來了,當時做的時候一邊做他一邊吐,吐完慢慢有點意識了,臉色就變過來了。”江從泉説,隔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他在同片海域又救了一個人。

  經常在海邊直播撈海腸的鮑先生事發時也在現場。他&&,拖海腸必須得有體力,拖個兩三網體力還可以,如果拖時間長了,體力跟不上了,就容易溺水。“當天下午有三四百人一起在這片海域撈海腸,我在現場就看到有三起溺水事件。”鮑先生説。

  “每逢大風必有大貨”

  趕海者趨之若鶩

  煙&有句俗語“每逢大風必有大貨”,海腸是來自大海的饋贈,肥美的海腸隨便撿以及其高收益,造就了煙&&邊“撈海腸”的熱潮。

  據鮑先生介紹,這些趕海人一網下去拖得多的二三百斤,在岸邊回收的價格是五六十元一斤,“利潤比較大,風險也非常高。”

  2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事發現場附近海域,海上依舊是大風大浪,成群的海鷗聚集在海面上,隨着浪涌不停地起伏。儘管昨天發生了險情,但岸上仍然有不少趕海者整裝待發,一邊觀察海情,一邊準備隨時下海撈海腸。

  “哪有海鷗哪就有貨。”趕海者姜先生告訴記者,自己頭天下海拉了六七網,撈上一百多斤海腸,“以六十元一斤的價格來算,六七千塊錢就有了。但是也要注意安全,要等浪小了才能下去,趕海還是要量力而行。”

  岸上也有現撈現賣的趕海者,同行叫價六十元一斤,解先生則把價格降到了五十五元一斤,目的是為了盡快賣出去,趕緊下海繼續再撈幾次。“今天早上剛撈了四十來斤,不到十點就基本賣完了,賣了兩千多塊錢。近海海腸少,越往裏面水越深,海腸越多,在裏面用大網撈,一網就能賣五六千塊錢,誰不眼紅。危險大家都知道,多注意安全就是了。” 

  海邊豎有警示標牌

  多部門現場巡邏勸阻

  海腸被從海底泥沙中“卷”上岸,必然伴隨着大風,暗藏着風險。對於前一天的溺水事件,23日,多位趕海者&&知情,也分析了溺水事件發生的原因。

  趕海者宇先生從22日上午十一點一直撈到下午三四點,撈了二百多斤海腸。他分析,溺水者有的是因為體力不支,有的是盲目跟風,很多人都是趕海生手,既沒有充足的趕海經驗,也不了解海域下面的真實情況,哪有暗流,哪有坑,坑的深淺是多少,這些他們都不知道。“結果到了海裏,網和網纏繞在一起了,距離沒拉開,都往一塊擠,人就容易被網絆倒、碰翻,浪再一推,人就更起不來了。”

  23日,在靠近海灘的路邊,記者發現有多個“禁止橡皮艇之類的船隻下海”“大風天氣嚴禁下海”“游人親海活動注意事項”的警示標識牌。

  幸福街道辦公室工作人員&&,剛進入冬季的時候,街道辦、應急部門以及芝罘區行政執法局等相關部門,在沿岸設立了禁止下海的標牌,而且全年常態化巡邏,安排專門人員到海邊對下海者進行勸阻。記者也在現場看到有工作人員在附近海域開展巡邏工作,對準備下海打撈者進行勸阻返岸。

  此外,針對近期撈海腸溺水事件頻繁發生,其他區域也採取了相關措施。

  海腸雖可貴,生命價更高。在此,提醒廣大“撈海腸大軍”在撈海腸時注意海中環境及自身體力變化,將安全放在首位。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