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春市集,逛吃玩樂年味足-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2/16 10:43:28
來源: 大眾日報

山東:新春市集,逛吃玩樂年味足

字體:

  春節假期,青島市市北區大鮑島新春市集熱鬧非凡,市民游客逛大集品年味,感受老街煙火氣。

  從“龍鳳會”到“黃河大集”

  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一早,鄆城縣李集鎮薛莊村村民李建新和妻子高久靈像往年一樣,天還沒亮便起床拜年,隨後來到村堤黃河岸邊趕大集。

  穿行在大集間,一向不咋懂得浪漫的李建新,在經過賣氣球玫瑰花的攤位時,一把拽住了高久靈,指着氣球説:“看,這個亮燈的氣球玫瑰花多洋氣,咱買個。”

  “哎呀,這都是年輕人買的玩意,你又亂花錢。”妻子高久靈邊嘟囔着,邊笑着接過氣球花。

  “我們是1998年經人介紹認識的,這裡曾是我倆約會見面的地方,當地人叫‘龍鳳會’。結婚後的每年大年初一,我們都會來這裡轉轉,一晃二十多年了,來這裡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高久靈望著身旁的李建新,笑着説。

  李建新告訴記者,之所以稱為“龍鳳會”,是因為裹挾萬千泥沙的黃河東行至鄆城縣蘇閣險工段後,在此留下了一道長約28公里的河道。早年間,引黃閘門前的一片寬闊場地,逐漸成為周邊青年男女春節相約的“鵲橋”,見證了不少灘區男女的愛情。

  近年來,隨着文化旅游的日益火爆,黃河岸邊的天然“鵲橋”也逐步變遷為“黃河大集”。“每年初一這天,鄆城、鄄城,還有聊城陽谷、河南范縣的人都來。尤其最近這幾年,商販們提前四五天就來佔攤位。”距黃河岸邊1公里處的吳莊村村民吳興軍,聊起如今的“黃河大集”,聲音格外洪亮。

  李建新夫婦沿着大堤,跟着熙攘的人群一路走來,扭秧歌、美食、手造文創、游樂場、招工攤位,讓他們不停駐足觀看,手裏拎的貨品也越來越多。“跟着老公逛大集,情感上,能找回以前相戀的感覺;物質上,大集的東西經濟又實惠,感覺很不錯。”高久靈笑着説,黃河大集,趕的是熱鬧,品的是心情,吃的是幸福,尋的是人間煙火氣。“黃河大集”已不僅僅是一個集市,更是文化的載體,精神的寄託。

  “從青年男女相約的‘龍鳳會’到過年必逛的‘黃河大集’,變的是名稱,不變的是對母親河的眷戀。”望著眼前人流如織的大集,李建新感慨萬千。

  逛百年大集 品三市美味

  正月初四,是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崔口鎮春節後的首個趕集日。沿街超市門前,10點剛過,男女老幼逛集市、走親戚,車輛川流不息。

  “老闆,螃蟹怎麼賣?”家住崔口鎮齊東南村的張元準備回娘家,路過市集,下車給父母買起了節禮。“我是河北廊坊人,去年嫁到了慶雲,第一次回娘家本打算去超市買些特産,可看到這裡的集上啥都有,便宜又新鮮。”張元和愛人在一海鮮攤位前細心挑選起來。

  集市雖小,貨品卻豐富多樣,為啥?慶雲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與濱州、河北滄州交界,崔口鎮又位於慶雲縣的最北部,距縣城40公里,與河北一河之隔,與濱州無棣接壤。“兩省三市四縣”交會的特殊地理位置,讓這裡的農村大集上,貨品種類豐富、數量充裕。崔口的燒雞,慶雲的果蔬,濱州的海鮮,滄州的羊湯,各有特色。

  崔口大集有着四百多年歷史。今年93歲的魏俊霞回憶,崔口鎮距渤海近,地鹼水鹹,腦子靈光的當地人便做起了小生意,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大集。崔口大集位於鎮中心位置,全長1000多米,400多個攤位,兩側門店近百家,農曆逢四、九趕集,是十里八鄉最大的集市之一。

  “煎餅嘞!”循着一聲吆喝,不遠處,一處煎餅攤位前早早排起了長隊,熱氣騰騰間,一套脆薄香甜的煎餅出爐。在黑龍江做生意的田洪軍春節回家,早早去集上吃一口煎餅。在他的印象中,不僅煎餅的味道忘不了,剛出鍋的熱饅頭,配上崔口大集上的鮮蝦醬,更是味蕾大開,令人欲罷不能。

  “雞蛋、牛奶需要補貨。這幾天氣溫高,蔬菜得做好保鮮儲藏。”集上一家批發超市裏,老闆劉曉莉從早上開始一直沒站住腳。

  “這兩天散客多,生活用品銷量大,送貨車停了,我得自己去趟批發市場。”劉曉莉説,崔口鎮位置偏僻,過去路窄,坑坑洼洼,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床去進貨。現如今,將軍路,馬頰河兩岸的堤頂路全縣貫通,直達崔口,沿途鄉鎮的群眾進城,比以前至少節省了20分鐘。縣裏建起了農産品交易中心,不僅貨全價低,質量也好。靠着賣新鮮果蔬,劉曉莉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天流水平均在8000元以上。

  大集上 鬥羊比賽觀者眾

  2月15日正月初六,上午10點,在陽谷縣博濟橋街道前李村村南的“黃河大集”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鬥雞鬥羊大賽正在舉行。只見兩名羊主人將兩隻羊分別拉開一段距離,一大一小兩隻羊鉚足了勁頭,向對方奔去,羊角碰撞發出沉悶的“哐哐”聲。幾番較量之後,體形較大的那只羊不敢繼續應戰,低頭認輸,體形較小的那只,昂首走出賽場。

  鬥羊比賽在前李村已經有近百年歷史,每年春節期間舉行。今年的鬥羊比賽,吸引了來自梁山、冠縣以及河南范縣、&前縣等周邊縣市區的四五百頭羊參加。

  當天一大早,來自梁山縣楊營鎮的高明臣帶着兩頭魯西小尾寒羊前來比賽。從十八九歲開始養羊,高明臣熱衷於參加鬥羊比賽,前幾天剛從河北張家口比賽回來,收穫獎金幾萬元。正式比賽前,賽場周邊聚集了上百頭體形高大的綿羊“選手”,為了將自家羊與其他羊區別開來,羊主人特意在羊角和羊身上塗抹了不同的顏料。儘管比賽還沒開始,有些羊已經按捺不住,來回踱步、低頭,將韁繩拽得張力十足。

  “別看剛才那兩頭羊體形不一樣,但歲數都一樣。今天參加比賽的羊都是4口羊,也就是長了4顆牙的羊,年齡在2歲左右;昨天參賽的羊是6口羊,也就是長了6顆牙齒的,鬥羊比賽以牙口論年齡分組別。”資深鬥羊愛好者、後李村村民李守亮告訴記者。

  除了鬥羊大賽,前李村的“黃河大集”上,還有舞龍舞獅民俗表演,戲曲選段演唱,以及鮮紅欲滴的草莓、甜滋滋的甘蔗、剛出鍋的陽谷合手包等各色美食。

  大集上,筋道彈滑的前李村紅薯粉條成了游客爭相搶購的“爆款”土特産。2019年,前李村成立了陽谷老粉房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從種植優質地瓜苗,到改進粉條生産線,建設製冷車間,實現了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産紅薯粉條,打造了前李村粉條産業“種植+加工+生産+銷售”一條龍産業鏈條,解決了周邊百餘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除了紅薯粉條,在前李村的26個大棚內,擺放着整整齊齊的菌包,再過2個月,這些菌包就會冒出來一朵朵羊肚菌。去年,前李村投資260萬元,建起了羊肚菌大棚,畝産達500斤,畝均利潤2萬元。

  “來前李村看鬥羊比賽,感受新年鬥志昂揚新氣象,品嘗純正的紅薯粉條老味道,看看羊肚菌是怎麼破土而出的,相信新的一年,我們村肯定會有新變化。”前李村黨支部書記李福岩説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