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中國紅’,一盆‘皇后’,還有這盆‘小天使’,都端去罩上紗,這盆查拉皮塔,給換個盆,還有一株金龍柳,給放到車上……”臨近年關,魏麗到了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
換盆、包紗的過程不過幾秒,在魏麗的指揮下,農技師們有條不絮,一氣呵成。
新春將至,寒意未減,2月6日,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伊蘭生物苗木種植基地,大棚裏一派生機盎然,農技師們正在忙着打包花卉、苗木,為顧客們送去靚麗的年宵花。
“蝴蝶蘭,每週澆一次水就好,這花養好了能開兩年……”魏麗一邊忙着手裏的活兒,一邊給來買花的顧客答疑解惑。
這個春節,魏麗和農技師們要完成十幾萬株的蝴蝶蘭訂單。“這一個棚有4萬來株,一共有三個棚,幾十個品種,年前就預定出去幾十萬株,全年的話,收入能達到200多萬元。”
26年前,她不顧家裏人的反對,毅然走上了這條回家自主創業之路。從“水土不服”到得心應手,如今的她已經將夢想的種子埋進鄉土,並生根發芽。
創業初期,魏麗主要培育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蔬菜苗,此後,為擴大經營,魏麗又瞄準了花卉苗木的廣闊市場。到日本、荷蘭等地引進明日葉等新品種,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上新自動化噴灌、日光燈、保溫墻等設備,魏麗栽植的花卉苗木憑藉質量過硬,逐漸在業內打響了名號。
“2020年7月,剛栽下的60多萬株木繡球被暴雨淹了,當時我真的心灰意冷,一連7天高燒不退。”關於這一次挫折,魏麗記憶猶新。
於是,退燒後,魏麗一邊湊錢,一邊帶着員工整頓殘局。種上第二波花苗之後,晚上魏麗自己便守在棚中,時刻監測着裏面的溫度濕度,最終圓滿完成訂單任務,得到客戶充分肯定。
現在,魏麗創建的伊蘭生物已建成基地500多畝,年産花卉、蔬菜種苗8000多萬株,精品盆花2000多萬盆以上,年産值1000余萬元。
在魏麗的帶領下,當地越來越多村民參與到大棚種植當中。她還常年開展技術培訓,通過現場授課、培育農業技能人才、帶動部分村民建設果蔬花卉苗木大棚等方式,帶領大家扎根農村,在勞動與汗水中過上幸福的日子。
在魏麗眼裏,嬌艷的鮮花不僅代表春的喜悅,更孕育着農戶們的希望,“2024年,希望我們能培育出更優良的品種,讓更多人參與到農業發展當中,讓農業成為大家致富增收的‘聚寶盆’。”魏麗説。(厲昕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