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在山東省五蓮縣戶部鄉果樹大本營宋家村基地,室外寒風蕭瑟,溫室大棚裏卻溫暖如春。紅紅的櫻桃伴隨着動聽的樂曲在枝頭搖曳,鴿子蛋大的美早嬌艷欲滴,一團團、一簇簇綴彎枝頭,果香馥鬱,令人垂涎。
鴿子蛋大的櫻桃嬌艷欲滴,一團團、一簇簇綴彎枝頭。(陳鵬飛 攝)
大棚內,果農張西雙正在研究果樹結果後的生長特點,總結積累經驗,今年他的大棚櫻桃個頭大品質好,很受歡迎。大半天的功夫,五十多斤大櫻桃便銷售一空。
張西雙已經種植櫻桃7年了,有7座設施大棚,是這一行裏的“老把式”。“現在櫻桃熟了根本不愁賣,除了周邊青島、日照的客戶來現場選購,還通過電商網絡銷往北京和上海。”
張西雙介紹説:“反季櫻桃打的就是‘時間差’,春節前上市價格高、賣得好。以往,常規大棚種植的大櫻桃三四月份上市,而我們的大櫻桃年前1月初就開始採摘了,提前近兩個月上市。”
大棚內的空調機組,大棚的溫度控制全靠它。(陳鵬飛 攝)
“之所以能這麼早上市,因為我們現在完全掌握了一項‘黑科技’。”剛剛幫張西雙調試完設備的五蓮縣果樹大本營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華説。
説罷,他神秘地搖了搖手機,隨後指向大棚裏的空調機組説:“這就是我們的實現反季櫻桃的‘黑科技’——現代製冷降溫栽培管理技術,讓櫻桃樹提前休眠,把開花結果期調整到春節前,就能實現提早上市,大棚裏的‘四季變換’,全靠我用手機遙控指揮。”
“以前果農靠天吃飯,露天的大甜櫻桃只能在應季採摘,不但産量低,而且價格也只有十幾塊錢一斤,錢賺得很辛苦。”嘗到反季大櫻桃種植“甜頭”的張西雙説,用上“黑科技”的大櫻桃,無論在品質還是效益上,都能完全“秒殺”進口車厘子,光是一個大棚年收入就能達到30多萬元。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不僅棚戶收益大大提高,周邊村民也是有了務工的好去處。近年來,果樹大本營宋家村基地通過“村域合作、專業經營、入股分紅”産業合作機制,按照標準化模式統一建設溫室大棚,在鄭德華免費提供的技術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果農搭上“黑科技”快車。目前,已建有冬暖式大棚70座,成為全省一流的大櫻桃單體設施大棚基地。
如今,五蓮大櫻桃從過去的趕大集、路邊攤,成功躋身為鄉村採摘游、“互聯網+”的座上客,延伸出果汁、紅酒、面膜、中藥、櫻桃核枕頭等産品,形成了“一業帶多業,三産共融合”的全新格局。據統計,目前五蓮全縣櫻桃種植面積達到8.1萬畝,年産量2.2萬噸,總産值接近6億元。(宋洪飛 陳鵬飛 岳德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