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槐蔭區:釋放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澎湃發展動能-新華網
山東頻道 > 資訊 > 正文
2024 01/24 17:52:09
來源:濟南槐蔭區委宣傳部

濟南市槐蔭區:釋放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澎湃發展動能

字體:

濟南國際醫學中心(以下簡稱醫學中心)作為山東省和濟南市落實落地“健康中國”戰略重大健康産業項目,一直以來錨定“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發展定位,致力于打造以醫為核心、醫教研産養融合發展的醫療健康創新高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援下,槐蔭區、醫學中心、項目主體三維聯動,充分釋放政策勢能,創新搭建人才引育體係,創造係統完善科技環境,建立全員聘用、全新薪酬體係和績效管理機制,面向全球公開招引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扎根槐蔭、創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醫學中心現有55個高端人才團隊、科技團隊(含院士35人、5位外籍院士),有傑青、優青等國家級人才60余人,拔尖人才、骨幹人才300余人,優秀青年博士超800人,特聘專咨委專家69人,有超過1.5萬名工作人員和專家教授在這裏工作生活。

人才聚、事業興。截至目前,醫學中心建設項目累計55個(不含市政道路),面積837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省質子中心、精準醫學産業園等23個重大項目陸續建成運營,五大科技産業集群聚勢成峰,以于金明、李蘭娟、鄭樹森、黃璐琦、陸林、陳子江、畢宏生以及韓國知名整形專家樸良洙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內外高端人才團隊,在這片有溫度的人才高地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奮力續寫著建設一流醫學中心的恢宏篇章。

聚焦平臺建設

提供人才發展空間

“我回來的原因是希望能為家鄉的醫學高等教育和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貢獻微薄的一己之力”,青年科學家代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院長于長斌院士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有組織地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復合型專業人才。

據了解,于長斌是位“80後”院士,國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知名專家,曾獲2019年澳洲科學院“約翰·布克”獎章等學術榮譽。為了引進這位傑青人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給出一事一議人才政策,為其量身打造實驗室與團隊,充分放權賦能,在醫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實行理事會治理下的院長負責制。于長斌科研團隊聚焦發力“新醫科”和“人工智慧+”醫學學科建設,用技術創新推動醫療産業革命。目前已開展生物醫學大數據、醫用機器人及智能係統、類腦智能三大方面的研究,承擔國家級和省級項目10余項。

學院2020年10月成立,已獲批建設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大數據産業創新中心等省級平臺5個。多平臺建設推動于長斌科研團隊不斷壯大,目前精準引進博士(後)30余人,過半來濟後獲得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和項目。

“以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為依托,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對于招引高端人才至關重要。”醫學中心管委會綜合保障部負責人張旭東表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得到山東省、濟南市的重點支援,擁有先進儀器設備平臺、重點實驗室平臺、醫療大數據平臺等硬體設施建,為吸引人才創造優越科研環境。

與此同時,槐蔭區積極推進濟南市海歸創業聯合體研究院落地槐蔭,高標準打造兼具高端人才引進、高技能人才培養、解決就業創業為一體的槐蔭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借勢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優勢,引進醫療康養領域高層次人才項目。

更有利的政策、更優越的環境、更周到的服務,讓醫學中心成為人才實現理想和抱負的金硅谷。

“期盼未來腫瘤放射治療能被更多人認可,自己的努力能轉化為癌症病人的希望。”第62屆美國放射治療年會(ASTRO)大會唯一“國際論文獎”獲得者陳大衛是一位“90後”,他的青春夢想在槐蔭區這片熱土上正逐步成為現實。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涌向醫學中心,槐蔭區設立1億元産業扶持資金、2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和10億元政府投資基金,支援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及人才專家團隊發展,支援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産業平臺建設,讓高素質人才有施展才幹的廣闊空間和舞臺。

緊盯創新創業

鋪平人才發展道路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如今,醫學中心3個國家級平臺、3個高端産業園、2所大學以及30余所學院、醫院和科研機構等大批科研人才集聚,高能級科創平臺成為人才匯聚的“大熔爐”、科技創新的“強引擎”;通過“海右”係列人才工程,引進培育2個市級産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分局的服務專業又貼心,及時幫我們規避了風險、解決了難題。”槐蔭生態環境分局的到府服務,讓樹蘭(濟南)醫院領導頗為感慨。

醫學中心項目啟動施工以來,槐蔭區相關部門、醫學中心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積極開展到府服務工作,通過政策解讀、業務跟進、現場辦公等,用真情幫助企業解難題,用實招助力企業行穩致遠,用實際行動護航槐蔭區、醫學中心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來了就是一家人,大到牽手合作,小到材料申報,我們主動送政策、送資源、送服務,主動依托‘血緣’‘地緣’‘業緣’,竭盡所能當好人才團隊發展的鋪路石。”張旭東説。

常態化調研走訪,傾聽和回應訴求,槐蔭區、醫學中心推出“幫辦代辦”跟蹤服務,協助企業辦理工商注冊、許可證,協助申報院士工作站、實驗室,協助傑青、優青人才申報“海右翹楚”頂尖人才集聚工程、“海右計劃”産業領軍人才、科技部人才計劃,件件實事暖人心。

與此同時,槐蔭區、醫學中心主動搭平臺、給舞臺,積極推動人才交流、政企産學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轉化。

槐蔭區政府、醫學中心管委會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共建大學科技園,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同時組建成果轉化基金,支援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孵化。

創建高層次和青年人才發展促進會、舉辦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開園暨“齊魯之門·槐蔭英才”論壇、申請加入“博聚泉城”濟南博士(後)國際創新創業聯盟等,為高層次人才交流與合作、科研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重要契機和平臺。

建立醫學中心人才庫,梳理人才現狀、人才需求、人才公寓三張清單,適時發布各類人才需求資訊;推動樹蘭(濟南)醫院與濟南職業學院聯合育才,直招人才50余人;舉辦投資融資路演、産融基金對接會,全力向上爭資、向內引資、向金融市場融資,帶動更多金融活水注入醫學中心産業發展。2023年,成立首支規模5億元的産業基金,賦能産業發展……“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健全人才精準服務體係,在精準引才聚才、發揮平臺作用、優化人才生態上實現新突破,不斷開創‘才聚槐蔭’的嶄新局面。”槐蔭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錨定安居樂業

保障人才品質生活 

“醫學中心為公司提供了辦公場地和公共展廳,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解決了住房問題,精準扶持讓我們安心於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應用。”北京凡知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有幸獲得省市各級部門的多項榮譽和全面支援,在落實子女就學、就醫保障、出行便利等生活各方面,從‘山東惠才卡’和‘泉城人才金卡’,確實感受到家鄉對人才的尊重和關照。”于長斌院士説。

槐蔭區持續深化“科創十條”和“智匯槐蔭”人才新政22條,建立“五個一”聯絡高層次人才工作機制,落實落細惠才政策,解決人才的所想所盼、後顧之憂。

走進質蘭大廈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們冒著嚴寒緊張作業,呈現一派火熱建設場景。這棟38層公寓式酒店為青年人才入駐提供便利,周邊配套有國際醫學交流中心、近4000套人才公寓、悅動綠谷公園以及多所幼兒園、中小學等基礎設施。

打造人才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綠色就醫、人才貸等全周期服務體係,不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人才的心,真正讓廣大青年人才在槐蔭發展有保障、生活不用愁、內心有歸屬;舉辦“海右人才”政策宣講會,舉行“人才安居·築夢JMC”活動,精準講解濟南市“雙30條”關于住房保障相關政策,在精準産業園提供136套公寓,在海格蘭大廈提供150間人才公寓和90萬元財政補貼……此心安處是吾鄉。大到住房保障、小到醫療保健,上到父母就醫、下到子女入學,在市級政策和泉城金卡服務范圍的基礎上,槐蔭區、醫學中心進行全方位的兜底和延伸服務。

去年以來,槐蔭區發放“智匯槐蔭”人才安居低息住房貸款5700余萬元,為5名人才解決子女入學和配偶安置問題,協助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為13人申報省海外科技人才認定資助、32人申報濟南市高層次人才購房或租房補貼、63人辦理山東惠才卡,協助園區企業申領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50余萬元。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槐蔭區、醫學中心將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戰略,加快建設高素質人才力量,致力于搶佔醫學科技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深入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加快打造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的醫療健康創新高地貢獻智慧力量。(完)

【糾錯】 【責任編輯:朱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