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行走在山東莒南大地,科技創新活力澎湃強勁。從把花生真正“吃幹榨盡”的金勝糧油、玉皇糧油和興泉油脂,到掌握水下智能綜合防禦系統的濱海新材料,再到自主研發打破我國芯片製造專用CMP研磨液長期依賴進口局面的百特新材料,該縣許多“小而強”“小而優”的企業,在當地政策充足的“陽光雨露”下脫穎而出,展現着莒南縣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位於莒南縣的山東碧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它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無菌紙盒灌裝機製造企業,更主導起草了無菌紙盒灌裝機國家標準。“受益於縣裏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多年來我們堅持不斷研發新産品,保證核心競爭力。”該公司董事長厲善紅説,“如今,公司的創新動力越來越足,現已擁有國家專利80余項,擁有國際食品安全FSSC22000等12項國際國內體系認證。”
去年以來,莒南縣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年”活動,圍繞“五個提升”,做強“八個領域”,落實“26條措施”,實行政府牽頭、各部門聯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推進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全縣創新創業動能,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們&&了《莒南縣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設立了5000萬元的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莒南縣科技局黨組書記史飛介紹,“從強化&&建設、加強技術突破、培育創新主體、推進協同創新、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強化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優化全社會科技創新環境等七個方面入手,為企業量身打造了推動産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激勵措施。”
如今,莒南縣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大幅提升。僅2023年,該縣就新增各級各類創新&&26家。其中,山東亞洪塑膠工業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化工大學吳大鳴教授合作共建了山東省院士工作站。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項目77項,獲批市級以上科技項目經費2330萬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1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兩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6家,126家企業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登記技術合同246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3.29億元。
同時,莒南縣還與浙江大學山東農研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進山東碧海機械有限公司、山東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後與江南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開展産學研合作項目38項。組織嘉世通糧油等6家企業申報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發放科技成果轉化貸款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