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日照高新區的日照捷傑科技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苑忠亮了了一樁“心事”:公司新上的柔性智能包裝生産線替代傳統人力實現了自動化包裝,這條生産線噪音小、效率高,每年將為公司節省38萬元成本,效率提高36%。
“研發這條智能生産線,多虧了高新區的‘共享專家’,解決了我們‘老大難’問題。”苑忠亮高興地説,區裏有了“共享專家”,就像是人才儲備庫,需要哪方面技術專家,打個電話“下單”,再經過區裏精準“匹配”,專家就來了,難題解決了,成本還低。
主營寵物房屋研發與生産的日照捷傑科技製造有限公司,生産的産品零部件因尺寸、重量不一,不適用目前市場上的自動化包裝生産線,但研發新的生産線卻碰到了“技術攔路虎”。
“如果專門聘請專家的話,公司有負擔,引不到、養不起,但不找專家,專業問題自己又解決不了。”苑忠亮介紹。而在前期走訪調研中,園區不少企業也提出這樣的“兩難”困境。高端人才短缺成為影響部分中小企業能級躍升的現實因素。
企業技術難題如何破?視項目為生命的日照高新區為企業“把脈問診”:産業鏈上同行業企業之間,不同産業的企業之間,都擁有不同環節、不同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何不進行同類資源共享,異類資源互補?
“比如人才方面,他們不僅僅擅長自己的企業技術,也精通企業的上下游關聯技術。”日照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此,“共享專家”應運而生。
去年,該區成立産業鏈“共享專家”聯盟,以區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大健康等重點産業鏈為依託,推動同一産業鏈不同企業間的高端人才實現智力共用。專家既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也有一線技術工人,同時該區也向外界發出人才邀請。目前,日照高新區為首批30余名“共享專家”頒發了聘書。
問急問需的日常幫助,靶向施策的人才支持,為企業添勁賦能,“共享專家”模式扎根結出碩果。
借助這一&&,深耕醫療器械領域十幾年,潛心自主研發的山東貝諾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通過“共享專家”聯盟,一下子擁有了3位教授級專家,雙方將共同進行骨科、微創、普外科等方面醫用耗材的産品研發、專利創新及成果轉化。智慧加持讓擁有引流導管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貝諾斯如虎添翼,如今,該企業擴大生産規模,二期項目投産運營。
山東邁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造性將數字化技術應用於義齒製作,在該區牽線搭橋下,公司與帶有10余名團隊成員的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張明偉合作,為研發進程按下“加速鍵”。目前,雙方共同研究“漸變色義齒”課題,企業創新能力更上一層樓。
而作為“共享專家”一員的山東奧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宋平,在半導體顯示行業潛心鑽研10餘年,公司研發的高精密金屬掩膜板打破國外相關技術壟斷,被聘為“共享專家”後,他便開始“接單”。
“通過與其他企業及合作夥伴互動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會形成具有創新性的發展思路,企業間也能形成合力。”宋平説,也正是這一模式,企業與專家“相互奔赴”,優勢互補。山東奧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與園區內阿米精控科技(山東)有限公司進行光學檢測方面的研發合作,強強聯合,將智力轉化為創新力、生産力。
跨越空間距離,集聚智力資源。近期,日照高新區又頒發實施産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做大“人才蓄水池”,拓寬企業服務覆蓋面,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融合,助推企業更快成長。(王小寧 邢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