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寒潮下,忙碌的身影-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1 16:46:27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寒潮下,忙碌的身影

字體:

  12月19日,濟南市歷城區881路公交車即將發車,乘客正在排隊上車。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山東持續低溫,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凜冽寒風中,那些忙碌的勞動身影成為最溫暖的畫面,為寒冬增添了一抹亮色。記者深入城市社區、蔬菜批發市場、山區村鎮,探訪寒潮下的戶外勞動者,記錄他們平凡樸實的生活。

  供暖管家一天打上百個電話

  12月19日,濟南最低溫-12℃,北風吹得臉生疼。

  “暖氣漏水了,過來看看吧。”早上7點半,中南名邸物業經理趙負正打來電話,反映3號樓1單元發生漏水,水滲過地板滴到了下一層的走廊上。

  供暖管家張友健和翟義昊來不及吃早飯,帶上工具箱就出發了。

  嚴寒天氣給供暖帶來很大挑戰,像這樣的緊急維修,幾乎天天都有。

  張友健和翟義昊是濟南和忠熱力有限公司祥泰廣場中心站的兩名供暖管家。按照正常工作流程,他們先是要開一個班前會,檢查一下供熱站的水電表,梳理一下當天要開展的工作。

  然而,班前會未等結束,就有電話陸續打來。“祥泰廣場4號樓,溫度一直上不去。”“公安宿舍,暖氣不熱了。”“齊魯駿園小區溫度太低了。”早上9點,張友健已經接到了8戶居民反映的供暖問題,他一邊接着電話一邊做好記錄。

  放下電話,張友健和翟義昊來到祥泰廣場4號樓12層,先是打開管道井,查看閥門進水與回水的溫度,判斷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回水溫度有點低,有可能是過濾網有堵塞,先清洗一下分戶過濾網。”説着,張友健拿出工具將閥門打開,清理過濾網,“看,這水都是黑的了。”

  隨後,張友健穿上鞋套,敲開居民的家門,説明情況後又對其家裏的暖氣片進行了檢查。“地暖需要清洗了,裏面的水有些渾濁,我們已經清洗了過濾網,把管路裏的渾水排出來了,過1小時左右就能熱乎起來。”張友健告訴反映問題的居民。

  解決了這一戶的問題,張友健和翟義昊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家。

  “您好,我是熱力供暖管家,您現在在家嗎?我去處理一下您家暖氣不熱的問題。”“我們約下午可以嗎?上午有幾家用戶,忙完估計得中午了。”在趕往下一家的路上,張友健趕緊與後邊幾家用戶約時間。像這樣的電話,忙的時候張友健一天要打上百個。

  張友健負責轄區內24個換熱站,66個小區,服務熱用戶6043戶。“其中有一半是老小區,極寒天氣氣溫下降厲害,一些老小區保溫設施差,反映供暖問題的比較多。”張友健介紹,前幾天下大雪,只能走路去作檢查,每天至少要走2萬步。

  菜商支起塑料小帳篷

  12月19日凌晨兩點,濟南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門口的欄杆抬起,來採購生鮮蔬菜的運輸車魚貫而入,記者也隨着車流進入市場。有些顧客在攤位前駐足問價,有些顧客開始&&裝車。

  記者注意到,與上個月相比,菜商運菜車的車型有了一些變化。上個月大多菜商採用的是露天的鐵架半挂車,現在不少用上了全密封的冷藏車。蔬菜都貯存在車廂中,有顧客光顧時,他們才打開車廂供其挑選、裝車。

  “以前蔬菜是坐‘硬座’,現在是坐‘臥鋪’了。‘臥鋪’車保溫性能好。”一位菜商説,“以前天不冷,白菜能放得住,現在不行了,如果不採取保溫手段,運輸的路上白菜會被凍實。凍實的白菜再解凍就不好吃了。‘臥鋪’車成本肯定比普通卡車高,但是也沒辦法,得保證質量。”

  一些菜商在蔬菜卸車後選擇了另一種方法貯藏和擺攤售賣——給蔬菜“蓋棉被”。

  “在蔬菜上覆蓋一層厚被子,在擺攤售賣的過程中同樣可以保證一定的溫度。”菜商王先生説,“給蔬菜蓋上被子,能擋風、能保溫。”當有顧客來買菜時,王先生便掀開“厚棉被”給顧客拿菜,拿完了又趕緊“扎裹緊”。

  有不少處在風口區域的菜商選擇購買一頂由厚塑料製成的、一人大小的“小帳篷”,也能罩出一塊相對溫暖的區域來休息,以方便經營。賣線椒和茄子的張家夫婦就是如此,女的在“小帳篷”裏記賬算賬,男的在外面搬運蔬菜、卸車裝車。

  “這帳篷就一平方米左右,小是小,至少風吹不着雨淋不着,我愛人忙完了還能來休息一下。”小張忙完了手裏的活也會進來帳篷裏,兩口子擠在一張小小的凳子上。

  在凌晨兩點半的匡山市場,小帳篷給了這對夫妻一處遮風擋雨的地方。

  鄉村公交司機進站前早早減速

  “要發車了,走快兩步。”12月19日10點30分,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宏福路仲宮站,881路公交車發出悶響,車身微微顫動,裹着厚棉襖等車的老人從長凳上起身,招呼着稍遠處閒聊的同伴。

  此時,司機楊超正作開門迎乘客前的最後準備,車內很快變得暖和。上車之後,有老人摘掉了帽子,被冷風吹皺的五官舒展開來。

  濟南大雪以來,路上的積雪讓老司機也繃緊了神經。為應對複雜路況,鄉村公交被統一要求降速。“平時,我們的時速一般是40公里,現在最多30公里,拐彎處甚至降到了15公里。”楊超介紹。

  臨近11點,881路抵達突泉村站。車上的老人們仍在熱鬧聊着仲宮大集的青菜價格,似乎對停車毫無知覺。

  這得益於楊超在進站前,早早減速。他解釋説,“881路的乘客老年人居多,很多細節都得特別留心,停車得慢還得卡對地方。”細數起來,濟南公交已有20余條線路延展進濟南南部山區四面八方的大小村落,而依賴這些“毛細血管”線路的乘客,多為留守鄉村的老人和早晚&&城區從事保潔、保安等工作的中年人。

  濟南公交公司八隊副書記劉秀亮介紹,針對這一人群特點,濟南公交在“抗嚴寒保冬運”的工作要求中,特別作出如下詳盡規定:進站時應距站牌100-30米時將時速降至5公里。

  在冬季,為了防止車輪打滑造成碰撞,公司還向司機們提出要求,在結冰道路上假若碰到會車情況,應立即降低車速,選擇寬闊低平的地點,增大橫向間距,緩慢交會。

  “這些規定都是從我們正式發車前的巡線裏總結出來的,很具體,實際效果也不錯,司機都心裏有數了。”劉秀亮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