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伊始,在山東德州長河公園,野鴨成群結隊從湖面掠過,嬉戲覓食。前不久,作為全市挂圖作戰重點民生項目的長河公園續建項目竣工,長河公園由此成為德州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進一步發揮城市“綠肺”生態作用,滿足市民休閒和運動等多方面的需求。
“長河公園續建項目是按照城市總體規劃預留地塊,在480畝黃金地段建設了公園,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德州市城鄉建設融合發展中心質量安全科科長王軍説,該項目按照挂圖作戰機制高效運行,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管理部門等積極配合,統籌推進,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建設任務。
重大項目往往存在難以協調、難以解決的堵點卡點問題,德州市創新建立了一整套重點項目挂圖作戰機制,建立“總指揮部+推進保障辦公室+作戰指揮部+服務保障專班”的組織體系,減少了層級,將項目責任部門、建設單位、服務保障單位和所在地政府等納入作戰指揮部,組成目標共同體。近兩年來,德州市先後謀劃實施挂圖作戰重點項目95個,已完工48個,17個提前完工6個月以上,項目建設周期壓縮40%以上,跑出了項目建設“德州速度”。
“這條路有些地方之前被壓得坑坑洼洼,容易發生危險。現在路新修了,路面平了,開車回家心情更好了。”寧津縣寧城街道路家村的張麗説。這一變化來源於G104大修工程的推進。該項目是去年已完工的挂圖作戰項目,途經寧津、陵城和臨邑三個縣(區),進一步優化了德州市國省道公路網絡布局,顯著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車舒適度。
12月5日,記者在德州東風路跨岔河東大道立交橋項目現場看到,施工方正在忙着澆築護欄。據了解,該項目橋梁主體已全部完成,南、北匝道引道擋墻也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防撞護欄及地下管線施工。“對現澆箱梁全部採用一次攤銷的支架和模板,施工進度比原計劃工期節點提前20多天。為保證東風路主幹道的正常通行和現場南北區的材料運輸,增加了兩個鋼管柱門洞式安全通道。”施工單位中建六局德州市東風路立交橋項目經理張國偉介紹。
挂圖作戰,“圖”有兩張,一張是作戰進度圖,一張是作戰保障圖。“兩張圖”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推進質量。作戰指揮部、建設單位、服務保障專班、項目所在地政府以及行業專家深入交流,把項目建設全過程梳成條、分成塊、切成段、落到點,提前把要素保障和徵地拆遷等問題考慮在前,逐環節梳理、逐要素剖析、逐問題研究,關死後門、倒排工期,全年任務細化到月、到節點。每月督導項目進展和服務保障完成情況,根據督導結果標識“藍黃紅”牌,對按時完成月度任務的標識藍牌,對未按時完成的標識黃牌,對連續兩個月未按時完成的標識紅牌。對超額完成任務的頒發“月度流動紅旗”。
重大項目建設政策性強,平推平庸往往錯失良機,堅持有解思維、大膽改革創新,項目建設才能走上快車道。德州市創新土地指標預支模式、分段辦理施工許可等,創新開工審批“一件事”、超前辦、上門辦和智能辦等系列改革,帶動全市工程建設審批提速70%以上。創新項目管理“全過程諮詢+EPC”模式,實現項目建設與後期運營謀劃同步運行。全力爭取要素資源,重點解決資金、土地和拆遷等堵點卡點難題,打出組合拳,掃清了項目建設障礙。
此外,德州市緊跟重大戰略,用好政策紅利,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謀劃實施了“兩河牽手”和水系連通等大項目、好項目,持續加快交通、水網和綠網等“七網”建設。圍繞建設食品名市、特色體育名城、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了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産業園區、國際馬拉松賽道和天衢博覽廣場等一批重大産業&&,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