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招引、抓項目、拼經濟的關鍵期,2023年的日照,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成績單。
12月7日至9日,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觀摩會議召開。市委書記李在武,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生帶隊組成“觀摩團”,進園區、入企業、話發展,比武打擂、賽馬比拼、互學互鑒。
2天半時間,29個項目,行程滿滿、收穫滿滿。足跡所至,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場景比比皆是;目光所及,日照拾級而上的每一個腳印都飽含着創新的激情、奮鬥的艱辛。
有特色,才有競爭力
拼經濟,是2023年日照的關鍵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和活力從何而來?
産業有特色,發展才有競爭力。觀摩中,專注特色産業,加速轉型、主動求變的故事個個精彩。
一個&&,集聚更多發展動能——日照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是全國首家精準定位産業互聯網、政産學研用一體的數字經濟新園區,搭建具備産業對接、資本運作等功能的孵化&&基地,一期已累計入駐聚塑雲等&&項目13個,年交易規模400億元。
互聯網是經濟發展的藍海。在産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浪潮中,東港區積極搶抓機遇、乘“數”而上,不斷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屬於日照的産業互聯網時代正在開啟。
一家樂園,探索將發展優勢轉為勝勢——“好玩又好看!”走進位於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桃花島內的“星島藍碳計劃”主題樂園項目,元宇宙和賽博朋克風格的建築讓大家不由發出讚嘆。
從最早的乘船體驗、漁港碼頭,到現在打造集高科技演藝、沉浸式元宇宙體驗、親子互動、光影娛樂於一體的全國首家線下實體“環保+科幻IP”主題樂園,山海天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風生水起。
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打造的星塵旅行者酒店、流浪海洋太空艙、威士忌酒吧等已建成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每年還將為桃花島村增加集體收入200多萬元。
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景深拉長,記者發現,全市各區縣、功能區都在立足自身定位和資源稟賦,放大優勢、做足特色,不斷夯實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以臨港大工業為主導的嵐山區,也在積極搶佔數實融合、現代海洋等新興賽道;五蓮縣在加快推進春暉康養綜合體項目,聚力發展醫養康養等潛力産業;日照高新區有着更多“智造”亮點,頤諾高值醫療器械研發生産項目致力於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産,打造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的醫療器械生産基地……一個個特色鮮明、前景廣闊的項目、企業、産業正在加快崛起。
突破,向着項目高質量發展更高處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沒有什麼比項目鱗次櫛比、拔節生長更能激蕩其發展的磅礡動力。於是,日照牽牢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創新突破的步伐從未停歇。
“大樹發新枝”,日照不斷轉型升級——
日鋼新舊動能轉換暨産能承接轉型升級項目採用一系列先進的生産工藝和清潔生産技術,在原廠區內分步推進現有小高爐和轉爐“上大壓小、上新壓舊、上高壓低”升級改造,建成後將實現裝備全部大型化、綠色化、智能化。
在亞太森博50萬噸文化紙生産車間,長龍般的紙機高速運轉,潔白的文化紙成卷下線,這是亞太森博由“漿”向“紙”延鏈、補鏈、強鏈的重要標誌。憑藉先進的設備和工藝,還有環保屬性的加持,面世3個月,“日照産”亞太森博文化紙已成為北方文化紙市場的生力軍。
瞄準高精尖,日照奮力攀高逐新——
多種技術賦能,23道工序加工,一張電子玻璃就變成厚度僅為0.5到7毫米的觸摸屏蓋板。發生在東深海越高端視窗觸摸屏蓋板項目裏的“奇蹟”,引得大家一致稱讚。
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是國內僅有的3家可規模生産大中小全尺寸觸摸屏玻璃蓋板企業之一,獨創的3D熱彎技術等五大工藝更是打破了國內行業技術壁壘。
20餘年扎根索具行業,華源高端索具用堅持贏得了發展優勢,成為國內行業標杆,産品應用於軍工、海工、航天等高端領域,遠銷歐盟、美國、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傳統生産車間不同,華源高端索具圍繞智能立體倉儲庫,建設了精密數控加工區、自動化控制熱處理區等,整個車間具備控制、生産、倉儲等多種功能。”嵐山區委常委、副區長萬磊信心十足地説。項目在國內首次建立了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四化”共驅,生産效率提高20%—30%。
布局新賽道,日照開始加力奔跑——
看新材料。在日照盛泉新材料項目現場,莒縣副縣長尹進華對於甲基丙烯晴、甲基丙烯醇的生動解釋,讓與會人員了解到這兩種新材料可以分別用於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和日用化粧品、水泥塗料等領域。項目投産後,公司將成為全球重要的甲基烯丙基系列産品生産企業,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
看新能源。走進山東聚光易碳新能源科技公司內,高速快捷的全自動生産線運轉的場景吸引了與會人員駐足觀看。繁忙的景象讓人很難想到,項目於9月份才完成海外簽約。
看新裝備。藍拓氫能作為落戶嵐山的首個氫能源項目,主要開發利用水電解制氫及儲能高性能膜材等先進技術,生産高性能水電解制氫裝置。項目科技含量高,對推進鋼鐵綠色冶煉、綠色能源等具有重要意義。
看生物醫藥。星聯藥業一體化生産基地項目於今年4月開工建設,將成為日照生物醫藥方陣中的又一“鏈主”。這個總投資超20億元的項目,堅持“原料+製劑、生産+研發”一體化布局發展,預計年底完成全部20個單體封頂。
無微不至,奔向與企業的彼此成就
去年7月,採埃孚日照生産基地一期項目簽約。項目簽約不到一年,企業投資“梅開二度”,二期項目又於今年5月簽約。是什麼,讓採埃孚集團在日照兩年上馬兩期項目?
“日照經開區的服務,可以説是無微不至。從項目簽約到投産,區裏&&我們升級廠房、招聘人員,這才有一期二期的上馬速度,而這正是‘日照速度’。”採埃孚集團亞太區被動安全事業部副總裁宋寧華給出了回答。
這是怎樣的速度?一期項目從簽約到量産交付,兩個月;40萬餘件産品下線,兩個月;二期項目從簽約到試生産,兩個多月,“採埃孚日照速度”一次次被刷新。
從一個老牌世界500強企業選址對象中的“局外人”到“參與者”,再到企業投資“梅開二度”。這背後,是日照經開區對項目誠意滿滿、高效服務結出的碩果。
其實,日照的發展,各種企業的入駐功不可沒,而在企業看來,政府部門的傾力相助,更讓他們對投資日照發展的信心倍增。
於是,深諳於此的日照,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動作為、大幹快上,迅速按下項目建設的“快進鍵”,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比如,莒縣堅持“縣區一體、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以“一企一策”精準發力,當好企業“娘家人”,推進落地項目快建設、早達産。京東(正基)數智物流中心項目,僅用一個月時間,完成200余畝土地地上附屬物拆除和高壓線路改造工作;
再比如,五蓮縣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線,狠抓項目招引建設“一號發展工程”和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服務工程”,全力服務項目發展。浪潮智能終端生産基地項目簽約落地後,僅用2個月時間完成了用地規劃、手續辦理,同步解決了區域內高壓走廊移除、垃圾中轉站搬遷等難題。
政府服務有溫度有力度,企業發展才更有決心和信心。日照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實現了與企業的彼此成就。
號角再次吹響,奮進更需加力。觀摩結束,轉身再次踏上戰場的日照,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大膽改革創新的姿態,圍着企業轉,盯着項目幹,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加力提速、埋頭苦幹,引領着這座城市邁向充滿期待的未來。(何高迪 王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