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貫通,山東半島“牽手”中原與關中
濟鄭高鐵的兩頭,一頭是山東省會濟南,一頭是河南省會鄭州。在長江流域城市群不斷“連線成面”的今天,黃河中下游兩座萬億城市的直連直通,能對黃河流域7個城市群的協作發展及北方經濟崛起起到什麼作用?
三大城市群實現高鐵直連
記者梳理發現,黃河沿線主要有7個城市群,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及陜西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較為迅速。但之前,在高鐵連通中,三大城市群間沒有完全實現直聯直通。濟南前往鄭州,需要繞行石家莊或者徐州,兩地通聯需要4小時左右。據媒體報道,長期以來,河南在出海口選擇上,多依託於江蘇連雲港,而不是輻射範圍更廣、吞吐量更大的山東青島港。
因缺少西進中原的便捷通道,山東半島城市群與黃河中上游其他城市群的連通時間,也變得比較長。濟南與西安直線距離900多公里,高鐵通勤卻要6小時。而在東部,北京距離南京1000多公里,因有京滬高鐵直聯直通,最快只要3.5小時就可到達。
2022年,北方有6座城市GDP破萬億,黃河流域佔據四席,濟南、青島、鄭州、西安位列其中,GDP分別為1.2萬億元、1.49萬億元、1.29萬億元、1.15萬億元。
12月1日,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彥嶺接受記者採訪時&&,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兩省産業相似,文化相近,有着合作基礎,但黃河流域缺少完善的交通網連接,目前只是一條生態帶,尚沒有形成真正的經濟帶。
黃河流域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黃河流域核心三大城市群在北方經濟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群間尚有較大協作空間。
沿黃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呼嘯而來的高鐵讓城市、城市群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出擊”有了更多可能。
“2019年,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出,黃河流域迎來新機遇。”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告訴記者,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不斷推進的今天,沿黃九省區也可建立橫貫黃河的高鐵通道,像沿江通道一樣,用高鐵串起上中下游城市群,支撐沿線主要經濟區的交流合作。
高鐵時代來臨後,擁江河湖海,環大江大河的鐵路通道開始布局。2016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發布,上海到成都間的沿江通道被列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並成為主通道。
作為沿江通道主線的“北沿江”高鐵正在分段建設,首段已於2021年開工。從規劃圖上看,北沿江高鐵幾乎將長江沿線的城市群、都市圈全覆蓋,上海都市圈、川渝城市群兩個成熟的城市圈從東西兩端“壓陣”。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在中下游緊緊串聯,經濟、産業、文化、人才交流協作將“更上一層樓”。除了高鐵,沿江各地還擁有長江這條黃金水道。今年前三季度,長江幹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8.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932萬標準箱。長江流域城市群有着水運優勢,而黃河已經斷航多年,這一點是黃河流域城市群所不具備的。布設沿黃河的新陸路通道,顯得很有必要。
“濟鄭高鐵開通,黃河流域最大的兩個省份通道取直,對中下游城市一體化發展、産業協作具有重要作用。”董彥嶺稱,在黃河流域加密城市群交通網絡,能更加高效地連通沿黃主要經濟區。
“一字型”通道開啟合作新局面
2021年,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一字型”“幾字型”和“十字型”為主骨架的黃河流域現代化交通網絡。
張汝華稱,時速350公里的濟鄭高鐵從黃河下游沿河而上,不僅將山東、河南“綁定”,更是通過鄭州這處鐵路心臟,打開沿黃城市連通的新局面。“濟鄭高鐵通過鄭州鐵路樞紐,與鄭西高鐵等沿黃通道串聯,形成一條從濟南出發,連接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等沿黃主要城市的高鐵通道。”張汝華認為,濟鄭高鐵通車後,黃河上中下游畫出一個“一”字,相比“幾字”和“十字”,“一字”更有影響力。
濟鄭高鐵,一頭半島,一頭中原;鄭西高鐵,一頭中原,一頭關中。濟南市交通運輸部門算過一筆賬,濟鄭高鐵與鄭西高鐵連通後,如果在此線路上開行濟南至西安的直達高鐵,連通時間將由現在的6小時縮短到3.1小時。
依託濟鄭高鐵,黃河流域可培育鄭州—濮陽—聊城—濟南、鄭州—開封—菏澤—濟南複合發展軸線,打造豫魯兩省合作發展的重要通道。在石濟客專、石太高鐵等西北向通道的基礎上,銀川—太原—石家莊—濟南—青島(東營)發展軸也在逐漸形成。
一個出海口輻射沿黃九省區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處環渤海區域,是黃河流域經濟實力最強、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在《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青島被定義為黃河流域九省區的開放門戶。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濟鄭高鐵開通運營後,鐵路部門會開行青島至鄭州的列車,經濟南利用濟鄭高鐵到達中原地區。此舉不僅助力青島擴大內陸輻射範圍,中原、關中乃至上游的蘭州-西寧城市群也可更好地利用青島的國際貿易口岸以及東北亞地區中轉樞紐。
《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同樣提到,山東要加強與河南、陜西、四川自貿試驗區合作,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近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孫愛軍在有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構建黃河流域省際協作體系方面,山東牽頭成立30多個聯盟組織,成功舉辦50余項重大活動,開展省際合作事項超百個。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東布局建設了39個內陸港,促進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區域綜合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逾20%。
黃河上中下游、東中西部聯動,從大海到內陸,濟鄭高鐵“西進”,沿黃“一字型”通道成形,陸海統籌、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逐步打開。
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水系之一,黃河沿線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在東亞地區乃至新歐亞大陸橋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帶,借“一帶一路”建設東風,沿黃各城市群將不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於泊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