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0個,推進22所學校、幼兒園校舍維修改造,實現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助老食堂街道覆蓋率達100%……11月27日,青島市召開“感受身邊變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南區專場。2023年,市南區聚焦居住環境、社會治安、基本醫療、文體生活、基礎教育、社會幫扶六大領域,將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投入民生領域,推進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5類29項區辦實事。
改造老舊小區60個
城區環境更綠更美
提升城區功能品質。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0個,涉及樓座1081棟,建築面積24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2萬戶。同時,重點做好存量違建、新增違建、沿海一線違建整治工作,拆除各類違法建設620處、5.49萬平方米。完成17個停車場建設,新增泊位2500余個,累計接入“全市一個停車場”&&4.64萬個,開放共享30家商城、酒店、寫字樓經營性停車場、10個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釋放泊位9700余個,累計共享泊位1.9萬餘個。
提升城區環境品質。浮山森林公園開園,團島山打造如是書屋、松林客廳等景觀亮點,太平山實現與中山公園、植物園、櫸林公園連通,城區內所有山頭公園全部對外免費開放;打造7條林蔭廊道、8處口袋公園,讓市民游客在“小而美”中體驗“微幸福”。
學校挖潛擴班49個
新生入學增長36.8%
提升優質保障供給。推進22所學校、幼兒園校舍維修改造,加快連雲港路小學、青島7中改擴建項目、錦繡華城幼兒園等學校建設;做好學位保障,內部挖潛擴班49個,5所學校繼續通過分校辦學增加學位供給;另與中國海洋大學等21個單位簽約成立海洋教育實踐研究基地,海洋科普移動課程覆蓋初小幼52個單位5700余名學生。
推進均衡事業發展。深化集團化辦學,升級“336”集團化辦學項目,打造3個融合型教育集團、3個“聚合型”教育集團、6個“聯合型”教育集團,組建12個教師成長共同體、10個集團化辦學教學共研體,培育“1+N”集團化辦學項目成果12個。
據了解,今年市南新生入學增長36.8%,創歷史新高。市南區採取設立分校區、緩衝區等措施,增設班級43個,圓滿完成一萬餘名新生的入學工作。同時,市南區提前做好未來六年入學安置準備工作,對7所學校提前發布學位預警提示。
470家基層醫療機構
托起15分鍾醫療服務圈
升級醫療載體服務水平。市南區人民醫院完成升級改造,市民健康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市南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正選址落位,現有基層醫療機構470家,實現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覆蓋,打造“15分鍾醫療服務圈”,完成3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改造升級。
優化醫療資源共享模式。成立青島市首個實體化運行的醫療健康集團,建設青島市首批“共管病房”,組建青島市首個“1+1+1”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立“慢病規範診療中心”,開通青大附院“知名專家號源直挂”服務,深化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29.88萬人,簽約率達61.16%,為5.16萬名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健康查體,為1.5萬名“三高”人群進行併發癥篩查,為40歲以上人群進行慢阻肺篩查,初一女生免費HPV疫苗接種率達59.73%。
文化惠民滋養精神
5分鐘健身圈強體魄
提升文化惠民質量。開展“幸福市南”文化惠民進社區主題系列活動,舉辦首屆青島(市南)庭院藝術節,打造爵士音樂、原創戲劇、藝術展等活動200余場,受眾10萬餘人次。打造城市音樂角、全民時尚秀,舉辦樂隊巡演100余場,推出公益研學課堂100場、社區公益精品課800節,開展社區文藝演出20場,“幸福市南社區電影節”實現50個社區全覆蓋。
豐富體育設施供給。全面開放區屬公辦中小學校園體育場地設施,累計接納進校體育鍛煉居民5萬人次,新建健身路徑56處,新建更新健身設施400余件,在全市率先建成“5分鐘健身圈”。引入2項國際賽事,5項國家級體育賽事,創辦濱海時尚體育季系列特色賽事20余項,舉辦各類賽事200場,吸引近萬名居民參與。
一老一小保障更好
新增就業3.83萬人
優化全齡人群服務。不斷優化老年人、嬰幼兒、青年人服務保障供給。新建、改造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站20處,運營老年人助餐服務機構全年將累計達40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助老食堂街道覆蓋率100%。登記備案養老機構27家、備案床位3860張。在重點園區、樓宇布局托育空間,吸引托育機構30家,托位總數達1538個,建成市級示範托育機構3家。
強化社會事業保障。新增就業3.83萬人,累計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3985個,服務失業人員等各類群體5000餘人次,開展技能人才培訓8763人,困難人員安置率超90%。推出創業孵化“雲&&”,扶持創業2697人次,創業擔保貸款規模1.57億元。將困難群體供養標準在去年基礎上提高了5%,發放各類救助資金473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