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山東省煙&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市非遺保護傳承與手造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煙&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祥介紹了有關情況,煙&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宮海濤主持發布會。
會上,劉學祥介紹,煙&是非遺大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5項、省級非遺68項、市級非遺228項,煙&剪紙還入選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這些寶貴非遺資源,有力賦能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豐富了文旅優質供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譽度。
深化機構改革,夯實工作保障。今年3月,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科,市非遺保護中心和各區市文旅部門也紛紛加強了非遺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全市15個區市全部在“三定方案”中明確了非遺工作職能,12個行政區文旅主管部門全部設立了非遺主管科室,一半以上行政區設立了非遺保護中心,總量和佔比均走在了全省前列。
優化制度建設,增強政策動力。4月份,煙&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制定印發了兩項非遺政策文件,即:《煙&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和《煙&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實施細則》,這是繼去年市政府&&《煙&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後,煙&市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又一制度創新,有效提升了全市非遺工作規範化水平。今年10月,煙&完成了對市級非遺傳承人的全覆蓋評估,圍繞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情況等6大項基礎指標,和開展非遺整理研究活動等5小項提升指標,開展自查自評和抽查測評,對評估合格的傳承人予以每人3000元傳承補助,目前資金正在按程序下發中。煙&市是全省少數為市級傳承人發放補貼的地市之一,雖然金額有限,但卻極大提升了申報市級傳承人的積極性,也有效保障了傳承人的權益,幫助他們更好開展保護與傳承工作。
強化評先樹優,激發傳承活力。上半年煙台啟動了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工作,從符合條件的99名參評人中,選出73位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積極做好省級非遺傳承人推薦工作,全市有16名傳承人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至此,全市省、市級傳承人數量分別達到了58人和275人,正“金字塔”傳承人結構得到進一步鞏固。
抓牢“手造”牛鼻子,實現非遺工作新突破。打造提升“山東手造”煙&綜合展示中心,今年2月份向社會免費開放,成為全市“網紅”打卡點,並成功入選首批20個“沉浸城市故事會”國家級試點。同時,依託縣級非遺保護中心,龍口市、萊陽市、牟平區、蓬萊區、棲霞市陸續建成開放手造綜合展示體驗中心,構建了區市聯動的1+N非遺展示&&體系。
積極建設非遺工坊。主動落實上級關於鄉村文化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系列部署,在2023年實現了市縣兩級“非遺工坊”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下大氣力指導各級非遺工坊提質升級,推動各非遺工坊,向集生産加工、宣傳展示、傳承創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非遺産業化發展基地轉型。近期公布的全省第二批省級非遺工坊名單中,煙&萊州利富草辮非遺工坊、福山大面非遺工坊成功上榜,目前全市的省級非遺工坊共4家,數量居全省前列。當前,煙&正在開展市級非遺工坊的評選,近期將會公布新一批的市級非遺工坊,誠邀市民游客朋友們走進非遺工坊,感受非遺、傳播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