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近日在南寧閉幕,青島代表團收穫頗豐,金牌數穩居第一集團,其中,青島皮劃賽艇隊摘獲5金4銀1銅。
縱情於山水之間,不問風景幾許,唯有拼到極致。從東京奧運會到陜西全運會,再到杭州亞運會、南寧學青會,經過多年積澱,青島皮劃賽艇隊在各級賽場劈波斬浪。
走下領獎&,又是新征程。接下來,不僅是“拼到極致”的競技訓練,關注金牌項目的長尾效應也是重中之重。
比如説,如何利用金牌的短時流量帶火水上運動?如何借力賽事熱度催生一系列消費新場景的搭建?如何完善競技項目的配套設施賦能體育經濟的産業鏈?如何推動競技體育與體育多元業態以及城市發展的有機融合?這將是全民健身和“體育+”背景下亟需研究的課題。
關注度提升,冷門項目漸成小眾“新寵”
這是發生在杭州亞運會上的一幕:
9月24日上午,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項目開賽。中國隊的賽艇率先越過終點,成功摘下杭州亞運會首枚金牌!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場比賽的門票一開放即秒空。”
看似“冷門”的水上項目緣何一票難求?如今賽艇、皮划艇等水上項目早已是年輕人的“新寵”。小紅書上有近60萬篇關於皮划艇、槳板、賽艇等項目的筆記。
孫茂樹,青島市皮劃賽艇隊教練,他的履歷記錄着這支隊伍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我退役後,加入新成立的青島皮劃賽艇隊,成為首批教練員。”孫茂樹認為,這支隊伍的成立為項目發展建立起人才框架,也為“好苗子”尋找到一個成才路徑。
從2004年起,青島皮劃賽艇隊正式走向全國舞&。省運會上,他們屢創好佳績,在第21屆省運會上收穫3枚金牌,第22屆至25屆每屆進賬6枚金牌以上。其間,全運會、奧運會等各級大賽上總是閃現着青島隊員的身影。
賽艇運動員江燕退役後,以裁判員的身份先後執法杭州亞運會、學青會。“我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家鄉選手活躍在賽場上,非常開心。”江燕説,“這説明皮劃賽艇項目在青島的普及效果明顯。”
青島皮劃賽艇隊教練劉要傳告訴記者一個細節:“與以往相比,水上項目的認知度不斷提高。以選材過程為例,我們已不再需要費勁口舌地向學生和家長做介紹。”顯然,皮划艇、賽艇等曾在國內偏冷門的水上項目正在漸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小紅書上自稱“麻辣教練”的許亞萍曾獲8枚皮划艇世界盃(及總決賽)金牌,她給出判斷:“從小紅書、抖音等&&上的短視頻和賽事活動受關注程度來看,這些以往的冷門項目如今已頗受青睞。”
緣何出現這一現象?
“從競技維度看,水上項目作為奧運會比賽中僅次於田徑和游泳項目的第三大金牌大戶,誰發展得好,誰就能掌握未來競技體育的主動權。”市體育局副局長劉新宏介紹,重要賽事、活動是普及水上項目的關鍵因素。
競技成績不斷突破,大眾的關注度也會“水漲船高”。隨着一大批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加入基層教練員隊伍,水上項目的執教人數和水平實現“雙提升”。令人矚目的競技成績又會引來媒體的賽事傳播,進而推動大眾的觀賞和體驗。
回歸至運動健身層面,運動具有社交功能。近年來,戶外運動市場火爆,人們在社交&&分享互動,思維同頻的人群形成聚集效應,從而繼續擴大圈層。並且,人們嚮往“詩與遠方”,水上運動恰好徜徉於綠水青山之間,如若專業俱樂部提供教練,就能完成一次全新的運動體驗。
此外,水上項目消費端的價位下調也攪起“一池春水”。這些年,國內生産廠商降低産品定價,刺激了部分消費者嘗新的參與熱情。
在抖音、小紅書等&&上,槳板+房車、槳板+露營、槳板+釣魚等戶外生活方式視頻引來眾多關注。顯然,隨着競技項目的關注度和普及率走高,在“體育+”跨界融合中,旅游新業態正在出現,消費新場景正在搭建。
背靠“大樹”,“更高更強”穩住競技基本盤
杭州亞運會結束後,青島市體育學校與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簽署《2023-2029年皮划艇、賽艇戰略合作協議》。
這是經過長時間談判而促成的一件“大事”。雙方此次能夠握手合作,基於青島水上項目的獨特優勢。
“青島在水上項目的優勢得天獨厚。氣候環境、飲食習慣以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精神品質,都為這個項目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山東水上項目有着優良的項目傳統。”青島市體育學校馬岩華説,種種主客觀的利好因素助推了青島水上項目的崛起。目前,殷夢蝶、劉曉鑫和卜廷凱三名青島籍運動員基本鎖定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他們有望在奧運舞&上展現“青島速度”。
當然,青島水上項目形成“步步高”的發展態勢並非易事。
眾所周知,皮划艇、賽艇、帆船等項目皆是舶來品。在歐洲,六七歲的小孩就開始接觸水上項目,對器材和水的理解已是自然反應。而國內運動員多是13歲至15歲左右轉項目開始訓練賽艇、皮划艇等。醫學專家和運動訓練學專家的研究結果同樣表明,14歲左右,人的神經傳導系統接近定型,此後再練皮划艇、賽艇效果難免會打折扣。此外,國內器材生産廠家的工藝無法為隊伍提供器材幫助。
“以賽艇為例,國外的一條艇坐4個人,每個位置都為運動員量身定做,我們也調艇,但無法做到如此細緻。”孫茂樹説,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國內水上項目捷報頻傳,究其原因,首先是運動員、教練員具有拼到極致的鬥志,其次是不同隊伍之間的競合發展。
此次青島市體育學校與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簽署協議,就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等達成共識,掀開戰略合作的嶄新一頁。
“山東皮劃賽艇項目水平一直優勢很大。如何背靠這棵‘大樹’幫助青島水上項目健康成長,這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劉新宏如是&&。
多年來,青島與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比如激流迴旋項目,自建場地、引進高水平教練的費用較高,青島運動員就前往省隊跟訓。
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吳俐知對此次簽約充滿期待:“雙方將密切&&、深化合作,聚力推動水上項目更上一層樓。”
“更高更強”的競技成績是不能丟的基本盤。馬岩華對此&&:“雙方將發揚山東水上項目敢打硬仗、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在新征程上扛起新使命,力爭在巴黎奧運會和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上續寫新輝煌。”
在比賽中拿獎牌,這是體育人的責任與使命。而在比賽之外,如何構建賽中有成績、賽外有産業的良性循環,已是城市決策者在體驗經濟時代繞不開的一道體育發展命題。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水上運動産業發展規劃》,水上運動産業迎來利好。據央視財經報道,全球95%的槳板器材産自中國,山東威海是中國槳板生産基地,今年以來槳板産業進出口金額達4億元。
與其他城市相比,青島水上項目産業鏈雖説還有待健全,但水上運動旅游已露“尖尖角”。以領青島水上運動旅游之先的帆船運動為例,帆船運動的訓練基地——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在匯泉灣“安營紮寨”,而匯泉灣已是熱衷海上新潮運動人士的集結地。
“目前,體育行業是上行態勢,而水上運動又是體育行業裏的‘藍海’。”匯泉灣水上運動俱樂部負責人王子奕説,“水上運動特別受年輕人追捧,已形成一種潮流運動趨勢。”
發力“體育+”,構建系統性發展生態
如何讓運動變得“有趣味性”?水上項目“閉關訓練”到一定階段,構建系統性的發展生態,比如説,向水上運動旅游延伸,已是必選之路。
當然,作為一項特殊旅游産品,水上運動旅游既需要現代化的水上運動競賽設施實現高水平競賽和專項體育旅游,也需要完備的旅游服務設施。
自青島皮劃賽艇隊成立以來,位於西海岸新區風河河畔的水上基地曾是訓練大本營。不過,近幾年,河道水源枯竭,正常訓練已無法開展。原本在萊西的一個訓練點也因水庫劃定為水源地而終止訓練。如今,青島皮劃賽艇隊移師膠州的少海開展訓練。“少海的水面情況不錯。遺憾的是,硬體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僅能滿足基礎性訓練要求。”運動員訓練時遇到的這道難題正在等待各方溝通解決。
這個奧運周期已接近尾聲,謀一處訓練場地是要解燃眉之急。而從長遠看,不僅僅是訓練場地,從“體育+”的視域推進專業團隊與當地政府戰略合作,借力“金牌效應”帶活一片區域的發展思路,也應是題中之義。
“當然,這需要系統、宏觀的視野和布局。”一位業內受訪者介紹,以杭州為例,這座城市正在深度挖掘冠軍的價值。如亞運會首金得主完賽後特地前往嚴子陵釣&景區打卡,接下來,不少游客循着冠軍的腳步而去,繼而迷上富春山居圖中充溢着宋韻文化的慢生活。
“杭州的做法可以複製,但受多種因素掣肘。”這位業內人士説,近年來,水上運動的發展雖説大有起色,但尚未形成相對固定的參與和觀賽群體,也未形成“親水、樂水、善水”的水上運動文化空間。
賽艇、皮划艇等項目的競賽空間主要分佈於濱水區域,競賽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運動形式以競賽為主,參與者都是專業運動員。即使是來自民間的龍舟競渡項目,也因曾經的發展“斷層”而處於修復階段,更何況皮划艇、賽艇等舶來品。
不少賽事活動目前存在此類現象:賽事體系單一,活動僅限於開幕和頒獎儀式,演藝、娛樂、美食等相關活動缺乏。“活動吸引力低、品牌影響力弱,配套的旅游項目難與水上運動形成疊加的波峰效應。”這位業內人士説。
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體驗經濟時代,水上運動賽事正在朝着娛樂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市場提振,多元體育業態與城市發展“同頻”
浙江的千島湖、福建的東山島,湖水漣漪、層巒疊嶂。運動員訓練於此,再美的風景也只是背景。但在旅行者眼裏,這裡卻是必須到訪的打卡地。
在杭州,亞運效應加倍點燃游客體驗休閒運動的熱情,為此,浙江各地推出多種與賽事同款的運動體驗。在富陽亞聯飛行露營營地,皮划艇體驗項目明顯比以往更受歡迎,銷售額同比上升約30%。
水上運動旅游如此“出圈”,一批專業俱樂部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超200家水上運動俱樂部,多以水上訓練基地為核心,提供場地、教練、器材,滿足娛樂、團建、比賽及個性化定制服務等。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等地也活躍着水上運動俱樂部。
“運動培訓與水上公園的互動是更快捷易行的行業選擇。”一位培訓老師介紹,“對初學者來説,皮划艇幾乎沒有能力上的限制,10分鐘就能駕馭。這是它能成為普通公園遊船項目的主要原因。青島可以利用海洋和湖泊資源,通過打造水上訓練基地,既滿足專業運動員的訓練之需,也為大眾休閒打造新場景。”
“資源稟賦上佳的前提下,深度和廣度的挖掘與展現也不可或缺。既需要政策層面的引導、扶持,也需要社會化運營的專業性和市場定力,以滿足市民的高品質生活為導向,在市場檢驗中不斷更新和提升,水上項目才能順應數字時代、休閒時代發展趨勢。”水上運動俱樂部從業者給出建議,基於愛好者所需,水上項目要注重運動與音樂、娛樂、時尚相融合,打造集運動、休閒、美食於一體的互動産業鏈,在疊加效應中開闢一片新天地。戶外運動教學與培訓、相關硬體配套市場等都是潛力股。
如其所言,愛好已催熱水上項目配套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天貓的水上運動新品牌今年入駐數量同比增長4倍,水上運動裝備成為今年天貓品牌規模翻倍的又一新品類。而有的商家賣槳板一年營收近4億元。
在亞運會的主場,杭州溫妮皮划艇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郭偉有着這樣的感知:“雖然水上戶外運動的國外氛圍更成熟,但國內消費市場已露出需求端倪。”這家公司的業績即可為證:一年賣出3.5萬艘皮划艇,年銷售額5000萬元。
6月,杭州宣布陸續開放10條河道滿足市民水上健身的需求。目前,皮划艇、賽艇、龍舟等項目可通過小程序在線預約。
國內水上項目消費市場雖然起步晚,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有待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全民健身意識逐漸增強,水上運動項目正在被大眾和市場接納。
劉新宏&&,在市場的供給側,做強水上項目需要做到以商業賽事為驅動,鼓勵專業俱樂部參與全民健身,推動用品製造、銷售和培訓等業態發展壯大,實現運動與互聯網、健康、旅游、教育等融合發展。只有這樣,以體育産業為核心的多元業態才能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
而在水上運動發展過程中,探索體育設施導向的片區開發模式也是一種趨勢。
以杭州的富陽水上中心為例。在這裡,以場館(基地)為依託,以體育服務、娛樂休閒等為配套,構建“場館(基地)—服務—片區”的聯動産業模式,建設群眾體育參與、體育消費升級、智慧化場館(基地)改造等服務功能齊全的體育綜合片區,進而由場館(基地)引流帶動城市片區的開發建設。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波峰效應的疊加不是驟然出現的,這需要城市決策者和從業者具備敏銳的感知能力。
一“艇”當先!運動員在追夢路上,唯有拼到極致。而在“體育+”的發展大勢中,産業崛起同樣要有駕輕舟凌萬頃的追夢壯志。
11月11日,2023亞洲海岸賽艇大師賽在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鳴笛開賽。這是亞賽聯2020年以來在中國舉辦的首場國際海岸賽艇賽事。以此為基點,青島志在通過優美靚麗的賽道環境、細緻周到的賽事服務,加快打造全國乃至亞洲海岸賽艇運動標杆城市,讓世界看到青島城市之美、體育發展之魅。(許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