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記者來到山東省夏津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北門口,迎面就看到門上方寫着幾個大字:“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處”。
勞動爭議、房屋宅基地糾紛……根據訴求類型,服務台的工作人員會引導群眾到相應職能部門窗口。“一樓是一站式線下受理處置窗口,二樓是‘一網統管’指揮調度中心和矛盾調解室等,既讓群眾少跑腿,又為群眾紓困解憂。”夏津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其介紹。
該中心是縣委直屬、縣委政法委管理單位。2000余平方米的空間內,採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現在已將縣裏具有矛盾化解調處功能的19個部門整建制進駐,16個窗口即接即調即辦,着力建設便民服務一次辦好、矛盾糾紛只跑一處、指揮調度“一網統管”的三位一體社會治理服務新體系。
中心二樓有很多獨立的調解室、仲裁室和法律援助室,還設有一個勞動人事仲裁會議廳。“因為這方面糾紛比較多,調解不成就能在這兒直接開庭。”縣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張新的辦公地點幾乎“扎”在了這裡,每週都要調解、開庭四五次。“今年已經接了260多件案子,但80%的糾紛都能調解成功,讓人很欣慰。”張新説。
今年上半年一件工傷賠償的案子讓張新更感受到了這個新模式的價值。一位周姓市民因工傷需獲得企業賠償,自行溝通無果後來到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一樓民政窗口進行受理處置後,他來二樓找到張新。“我先約雙方進行了調解,了解到用人單位有僱主險,調解後雙方達成一致。”張新介紹,隨後就在中心辦理了勞動關係確認和工傷待遇認定,十幾天后周先生就拿到了賠償金。
而按照以往流程,周先生要先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若不服會申請復議,之後就是法院受理,一審、二審等,當事人要拿到賠償金需經過十二三道程序,歷時45天至60天。“解決這件事,群眾都沒出這扇門,用時也縮短很多。”張新笑着説。
二樓還有一個較為“特殊”的調度室。原來,通過整合12345熱線、網格、信訪、矛盾調解等數據,夏津縣運用數據分析,感知群眾的難點和痛點問題,由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到“一網統管”指揮中心現場調度,並在辦理一個訴求、一個案例的基礎上推動解決一類問題。
11月10日8時許,夏津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李雪峰在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當值,與各縣直部門和鄉鎮(街道)負責人針對本月上旬12345熱線上群眾對回復不滿的訴求進行一一梳理,涉及的部門當場調度,分析原因,商討解決方案。
銀城街道辦事處網格辦主任王真將一樁群眾不滿意的事項簡單作了陳述:前幾天群眾撥打12345熱線反映轄區內豐華社區物資局家屬院與九龍尚城小區中間的道路發生坍塌,露出地下的排水管道,存在安全隱患。“我們社區網格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並在坑洞周圍放置了簡易警戒線,並輪流值班。但因涉及城區排水主管道,需要縣主管部門配合。”
李雪峰隨即調度縣住建局和銀城街道共同協商解決塌陷問題。次日,通過部門聯動,&&專業施工隊到現場研究制訂修復方案,並迅速進行維修。經過一天的高效作業,路面回填加固施工完成。“效率的確很高,基層工作人員為民辦事也更有底氣和信心。”事後獲得群眾滿意的答覆,王真開心不已,笑着對記者説。
“全縣14個鄉鎮(街道)、18個社區、31個村均建成‘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還能通過線上會商、雲端互動等方式實現四級調解資源相互共享,形成一盤棋。”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縣社會治理中心主任王鵬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已辦理便民服務事項300多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134件,新體系讓群眾享受到了更為便捷的服務,將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