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調查 | 山東威海:“智慧養老”托起幸福晚景-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10 09:28:30
來源:大眾日報

蹲點調查 | 山東威海:“智慧養老”托起幸福晚景

字體:

  危急時刻按下定制款話機的“SOS”鍵,就能隨時&&上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兒女手機“下單”,便可在家享受助餐、助潔、助醫等各類貼心服務;在社區食堂“刷臉”就能享用一頓熱乎飯……近年來,老齡化程度居山東首位的威海市大力探索“智慧養老”模式,打造了全省首家市域一體、覆蓋城鄉的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信息&&——6012349便民服務中心,築起了24小時的“雲上養老院”。

  老人用上定制款話機

  “大爺別慌,您慢慢説,咱們是遇到什麼緊急情況了?”近日,威海市6012349便民服務中心(以下簡稱“6012349”)呼叫業務部副部長陳君值班時,接到了一通“SOS”求助電話。

  “剛才我摔了一跤,腳好像扭了,不能動了,閨女電話也打不通……”打來電話的是文登區70歲居民林先生。陳君在向老人確認不需要呼叫“120”後,根據電腦屏彈出的老人信息,成功&&到其他親屬,並最終撥通了老人女兒的電話,通知他們盡快趕回家。

  在隨後的回訪中,陳君了解到林先生當時很快就被家人送到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並無大礙。“幸虧有這部定制款老年話機,我父親摔倒後記不起其他電話,一按老年話機上的‘SOS’鍵,就打出了緊急呼救電話,太感謝了。”林先生的女兒在電話中感激地説道。

  在威海,符合條件的老人只需到所在社區申請,就可以免費領取具有一鍵呼叫功能的定制款老年話機,並享受每月10元的月租補貼,這一服務已惠及全市21萬老年人。

  76歲的郭立東是6012349的“老用戶”了。“2012年剛開通熱線時我就第一批申請了座機,當時的服務還不這麼全面。隨着發展,&&越來越強大,我又申請了能隨身攜帶的老年機,現在出門打車、家裏的家電維修、諮詢政策甚至問天氣狀況,都能‘一鍵’實現。”郭立東説道。

  威海市6012349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晉介紹,6012349在全市範圍整合了各類服務加盟企業3258家,面向全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務、生活諮詢、政府購買服務和緊急救助服務4大類200余項服務項目。

  解鎖居家養老新場景

  臨近中午,威海瑞雲祥養老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送餐車駛進文登區張家産鎮大旺莊村,工作人員張殿志把熱騰騰的午飯送到老人於建設的手中。“大叔,今天的午餐有炸魚、土豆炒肉、饅頭,都是您愛吃的!”

  張殿志前腳剛走,於建設另外一位老朋友——同樣來自瑞雲祥的服務人員王春英也來到老人家中,掃描墻上的服務二維碼後,開始幫他打掃衞生、理髮。

  18年前,於建設不慎從高空墜落,導致身體多處骨折。3年前,於建設被納入居家上門服務對象之列,自此享受到了居家上門服務。“以前想也不敢想,每天會有免費午餐送上門,隔三岔五還有專業護理員幫忙打掃衞生、理髮,現在的老年生活真幸福。”於建設説。

  “威海市自2014年起試點實施政府為特殊困難老人購買居家上門服務,2018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域覆蓋,今年,全市共有10194名老人享受到助餐、助潔等‘六助’服務。”威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曲桂賢介紹,威海市強化政府購買服務主體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管理,對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實行“一人一碼”,確認位置、時長和質量。

  不僅讓老人享受貼心的居家養老服務,今年威海市還改造了家庭照護床位4895張,破題居家養老新場景建設。

  威海高新區初村鎮北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天初就是受益人之一。經過改造建設,如今張天初老人家中,有方便就近如廁的移動坐便器,輔助站立和行走的四腳拐杖、適老凳,還配備了防褥瘡床墊、靠背架、輪椅、浴凳和老花鏡。

  最讓老人和女兒張翠香滿意的,是安裝了集毫米波雷達探測、SOS快速求救、雙向語音通話、語音便捷控制為一體的智能看護設備和無電無源快捷一鍵呼叫,“有了這個設備,老人遇到急事可以及時呼救,我覺得安心多了。”張翠香説。

  老人和子女獲得感、幸福感提升離不開智慧化應用的加持。“近年來,我們打造了集智慧消防、社區食堂、防走失手環監管等多板塊於一體的綜合監管&&,真正實現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化、補貼精準化、監管智能化、供需對接智慧化。”張晉&&。

  智慧養老延伸至鎮村

  相較於中心城區,城郊和農村往往是優質養老服務資源的“洼地”。威海市紮實推進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縮短養老服務半徑,加快構建居家社區“一刻鐘”智慧養老服務圈。

  龍山湖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就是泊於鎮政府在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的指導下,投資近600萬元打造的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以互聯網加物聯網的模式運營,打造讓老人舒心、讓子女安心、讓政府放心的養老模式和養老業態。”談及項目建設的初衷,泊於鎮鎮長辛泓洋説。

  中午時分,穿紅馬甲的養老服務專員敲開威海經開區泊於鎮大鄧格村村民劉春蓮老人的家門,將熱氣騰騰的午餐遞到老人手中。“大姨,按照您兒子的下單需求,我們給您送餐了。另外您兒子還給您預訂了助浴服務,正好您先吃飯,我們做一下準備工作。”在掃描了老人家中的服務二維碼後,服務專員便開始忙碌了。

  與此同時,在龍山湖智慧養老服務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正在享受服務的老人的詳細資料不時滾動着,服務項目、服務時長、智能定位、活動軌跡、負責人及&&方式等基本情況一目了然。“每次服務結束後,養老服務專員還要上傳服務照片。系統會在一個工作日內對老人進行回訪,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追溯,實現了全流程閉環管理。”龍山湖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康鈺養老負責人王曉艷介紹。

  目前,威海市已建成並運營76處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的城鄉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環翠區環翠樓街道地處威海市中心城區,老年人口比例較高,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委託沐浴陽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營,涵蓋社區養老、日間照料、社區食堂、智能居家養老服務四項功能。沐浴陽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智能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資源共享,打造三級監管(市、區、街道辦事處)、兩張卡(志願卡、助老卡)、一張網(社會組織、服務商、沐浴陽光養老機構)的321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此外,威海市大力推動農村老年餐桌和城市社區食堂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建成1107處城鄉老年助餐點,構建起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城鄉老年助餐體系。“目前,跨社區‘刷臉就餐’功能也實現了,依託社區食堂智能監管系統,我們可以實時查看就餐人數、統計各類用餐數據,對用餐環境全天候可視化監管。”張晉説。(鄭莉 秦帥 叢郡宏 鄒佳美)(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