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節,行走在有“膠東屋脊”之稱的山東煙&棲霞市,漫山遍野的蘋果惹人喜愛。果園裏,幾名果農踩着小梯子,手持剪刀,把蘋果摘下來放到布袋裏。園外的空地上,果農在忙着挑選、分揀、裝筐、運輸,一派忙碌景象。
圖為棲霞一處種植基地內的蘋果。新華社記者邵琨 攝
棲霞地處蘋果種植“黃金地帶”,蘋果栽培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是煙&蘋果的核心産區,全市蘋果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産蘋果210萬噸。作為國家生態涵養區和煙&永續水源地,棲霞獨特的水土、適宜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造就了棲霞蘋果的獨特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
依託蘋果産業,棲霞培育出眾多從事種植、倉儲、肥料、包裝、運輸、加工、銷售等行業的企業。棲霞市委常委劉海華説:“棲霞共有43萬人口,80%以上的人在從事蘋果及其相關産業。可以説,棲霞是一座被蘋果托舉的城市。”
行走在棲霞各地,蘋果元素隨處可見。廣場上有蘋果模樣的雕塑,節會上有以蘋果為主題的節目,餐廳裏還有用蘋果做成的菜。劉海華介紹説,前幾天,棲霞以蘋果為主材創新打造的“百道蘋果宴”,讓中外嘉賓讚嘆不已,不僅豐富了飲食文化,還挖掘了棲霞蘋果在烹飪領域的更多可能。
每年秋季,當地舉辦的蘋果藝術節都會成為果農的一次盛會。四面八方的果農來到這裡,看演出、話豐收,交流種植經驗。一些蘋果生産加工企業還會邀請外地客戶來這裡體驗濃厚的蘋果文化氛圍,借此洽談合作。科研院所研發的新品種、外地果農的種植新技術管理新方法、蘋果深加工産品等也會在這裡展示。劉海華&&,舉辦蘋果藝術節,重要的是幫果農開闊視野、交流經驗,了解未來蘋果産業的發展方向。
從在全國率先引進紅富士蘋果,到“刻、剝、拉”幼樹早期豐産技術、推廣蘋果套袋技術,棲霞果業種植管理技術始終在自我革新。如今,棲霞把科技創新作為蘋果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擎,發揮好“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等園區的作用,依託院士工作站和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産業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引導科技要素向蘋果産業聚集。一批從事蘋果産業的企業不僅贏得了國內外市場,還成為帶動果農增收致富的強力引擎。
走進齊魯泉源供應鏈有限公司的一個生産車間,精挑細選的新鮮果品有序擺放,包裝盒上貼着二維碼。公司董事長姜延泉説:“掃描即可知道産品信息,種植、運輸、倉儲、加工、銷售等情況均可查詢,透明可追溯。精挑細選的棲霞蘋果,全程恒溫冷鏈運輸,大約一週時間到達加拿大客戶手中。今年公司的訂單非常多,大多來自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
圖為齊魯泉源供應鏈有限公司的一個種植基地內剛採摘的蘋果。新華社記者邵琨 攝
為嚴控蘋果品質,棲霞蘋果生産企業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通過物聯網和蘋果大數據管理&&,幫助果農改善果園生産環境和管理方法。
近年來,棲霞引導齊魯泉源等企業研發蘋果脆片、蘋果酵素等休閒食品,延伸蘋果産業鏈;支持企業利用廢棄蘋果枝條製作生態板材等,推動果業經濟向“綠色環保、低碳循環”方向發展。(記者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