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觀看比賽和健身,你首先想到哪兒?”
“當然是國信體育中心。”
“在青島,體育賽事今年最火熱的打卡地是哪兒?”
“青春足球場。”
一次簡單的隨機街訪問出了青島人心目中“最燃”的體育場館。
據統計,青島目前已擁有30余座大型體育場館,它們是市民開展體育鍛煉和比賽的主要場所,是體育賽事運營和體育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供給公共體育服務、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和改善民生的進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城市更新建設,體育大有可為。不久後,多個新建、改建的體育場館將應需而生,青島建設全球知名體育城市、國家體育中心城市的基石將越來越堅實。
3座“10萬+”
近期,青島市體育場館協會給出的一份數據顯示,在目前青島的30余座大型體育場館中,有3座總建築面積超過了10萬平方米。其中,30萬平方米的國信體育中心位居榜首;其次是位於紅島的市民健身中心,總建築面積為21.8萬平方米;而今年剛剛投入使用的青春足球場位列第三,總建築面積為19.6萬平方米。
對於普通的青島市民來説,國信體育中心無疑是再熟悉不過的。經過第十一屆全運會的改擴建,該中心從當年單一的體育場“變身”為擁有主體育場及輔助訓練場、游泳跳水館、綜合訓練館、體育館及籃球公園、相關配套設施的“體育綜合體”,也成為匯集體育文化、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等多種業態,融合競技賽事、文化娛樂、休閒運動等多種功能的城市中央運動區。
承辦CBA復賽,一度讓國信體育中心匯聚全國的目光。而承接中國女足、羽毛球等“國字號”隊伍集訓時,國信體育中心則發揮出了綜合體的優勢。“國信體育中心不但滿足了我們日常住宿、訓練要求,而且還能為球隊提供體能訓練、運動康復等服務。連續兩次選擇在國信開展集訓,我們收穫很大。”女足主帥水慶霞曾這樣評價。
在保障專業運動隊訓練場地使用的前提下,國信體育中心園區和所有場館每天開放不少於16小時、全年無休,年均舉辦各類大型賽事演出活動70余場,年均接待各類全民健身愛好者超過150萬人次,成為島城市民健身運動的首選之地。國信體育中心自營場館年綜合收入從開放之初的1500萬元增長至近兩億元,每年拉動園區內關聯産業收入突破3億元。
而作為2018年山東省第24屆運動會的主場館,位於紅島的青島市民健身中心主要包括能容納6萬名觀眾的“海之沙”體育場和擁有1.5萬觀眾座席的“雲之貝”體育館。在今年舉辦的東亞U15足球賽中,青島市民健身中心良好的設施得到了包括東亞足聯、各參賽隊的一致好評。此外,高標準建造的“雲之貝”體育館,也曾承辦中國男女籃國際邀請賽等賽事。
今年,能夠容納5萬人的青春足球場投入使用,並借助中超這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職業賽事IP,走進了全國球迷的視野。
青春足球場將打造成為以足球為主題,集競訓、展演、運動、健康、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體商綜合體。王雷 攝
自本賽季中超聯賽開始後,青春足球場的上座率屢創新高。除了海牛時隔十年重返頂級聯賽激發了球迷熱情外,很多觀眾也希望能夠親身感受專業足球場帶來的震撼。在今年的15個主場比賽中,共有269391人次來到現場觀看比賽,場均人數達到1.8萬人次。
在順利承接本賽季海牛隊中超主場賽事後,青春足球場將持續按照高規格、高標準繼續推進項目運營工作:計劃引進一系列國際、國內高端賽事及演藝活動,進一步搭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標準化場館管理服務體系,充分開發場館商業資源,形成“以商養體、以體促商”的良好發展路徑,將青春足球場打造成為以足球為主題,集競訓、展演、運動、健康、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體商綜合體。
十區市全覆蓋
除了3座大型體育場館外,在島城市民身邊也不乏設施先進的體育場館。青島十個區市已實現大型體育場館全覆蓋。
市南區擁有歷史悠久的天泰體育場,市北區分佈着第二體育場、中聯(市北)運動公園、全民健身體育中心等,李滄區配置了中聯運動公園、工人文化宮等,嶗山區有國信體育中心、深圳路體育公園等,城陽區有青春足球場和市民健身中心這樣的“巨無霸”,即墨區有創智新區體育中心。西海岸新區的體育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布局着西海岸新區體育場、在建的西海岸新區奧體中心等眾多場館。此外,萊西市體育中心、膠州市體育中心、平度市奧體中心等綜合性場館也能滿足各縣區大型賽事的舉辦和群眾日常健身活動的開展。
“大型體育場館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健身場地,還提供了大眾健身等服務,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為居民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創造了條件,可以提高城鄉居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延長勞動力的工作年限,並降低國家醫療支出,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市體育局相關人士&&。
數據顯示,2022年青島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3118.79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322.5億元,體育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由2021年的2.23%提升到2.26%。
這份數據的背後,是健身熱潮的異軍突起,是場館布局的硬體加持,更是城市活力的激蕩迸發。
在健身日趨變為“剛需”的背景之下,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升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能力。在創新場館建設運營模式方面,探索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體育場館管理新模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場館運營,在保證公益性前提下,充分發揮公共體育場館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協調各方力量,努力推進體育場館數字化提檔升級,加快發展體育服務綜合體,引導和鼓勵體育場館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提高時尚化、智慧型、便捷式運動場館設施的服務供給。
新場館新期待
大型體育場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城市社會、經濟等有密切&&。合理的場館布局往往能夠使場館成為驅動其所在地區發展的核心之一,在相當大程度上引起資源要素在城市空間範圍內的移動,進而引起場館周邊人口集中和相關産業集聚,最終使得城市的空間結構更為合理。
始建於1997年的弘誠體育場,雖然在2008年開展過大規模整修,但目前仍存在外觀陳舊、場地設施破損等問題,已不能滿足群眾公共體育需求,再加上老四方區域沒有規模較大、符合現代化標準的全民健身場館,因此,弘誠體育場的升級改造迫在眉睫。作為2023年青島“市辦實事”項目之一,弘誠體育場功能優化提升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封頂,2024年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建成後的“新弘誠體育場”將由田徑場、足球場、游泳館、籃球館、健身館、乒羽館、室外運動場等組成,不僅可以大大改善老四方區域全民健身運動條件、有效填補區域賽事活動場地缺口,還將新增數百個地下停車位服務周邊居民,緩解老城區的“停車難”問題。
在10月舉行的第四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總投資約3億美元的永保文體中心項目順利簽約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該項目計劃用地296畝,主要規劃建設體育競技及衍生、新文化傳媒兩大板塊。其中,體育板塊包含足球俱樂部基地、青少年培訓中心、電競館、水上運動基地等;新文化傳媒板塊包含傳媒基地、AI數字足球明星、創意娛樂及配套等。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舉辦大型足球賽事不少於30場次,形成各類賽事引流不低於100萬人次。
同樣是在10月,中國羽毛球協會青島訓練比賽基地開工儀式在西海岸新區舉行。該基地預計2025年年底交付使用,屆時,將成為國家羽毛球隊的重要訓練場所。該項目總投資額約4.6億元,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項目建設訓練館、宿舍、科研辦公區三大功能區,設有64片標準羽毛球訓練場地,可滿足360名運動員、教練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入住訓練,成為集訓練、科研、醫療康復、教學、會議、全民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訓練基地。
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羽毛球基地將為國家隊提供更好的訓練和比賽場館,有助於提升我國羽毛球運動綜合實力,同時也為廣大羽毛球愛好者提供更好的鍛煉和交流&&。
按照計劃,基地項目建成後,將引入羽毛球各類高端集訓、比賽等優質資源,不斷增強西海岸新區在國內國際體壇的吸引力。在保障國家隊專業訓練之餘,基地還將面向社會開放,刺激和拉動體育消費,推動西海岸新區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産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青島國家體育中心城市和西海岸體育之城的嶄新名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