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公開徵求意見-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02 10:14:40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公開徵求意見

字體:

  11月1日,濟南市城鄉水務局發布《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2023-2035年)(草案)》,面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

  記者梳理規劃草案獲悉,濟南計劃到2025年,實現重點滲漏帶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泉水入滲補給功能進一步修復;基本構建城泉共生總體格局,七十二名泉景觀風貌明顯提升,建立系統的泉水保護與文化彰顯體系。到2035年,正常降雨年份趵突泉地下水位高於28.15米全年累計200天以上;重點滲漏帶、直接補給區以及其他補給區域的入滲補給功能得到全面保護、修復、提升;同時泉水文化特色全面彰顯,名泉景觀風貌全面提升,千泉之城品牌效應凸顯。

  目標 到2025年濟南基本構建城泉共生總體格局,2035年趵突泉將全年累計200天以上高於28.15米

  據悉,該規劃草案統籌全域泉水生態空間,系統構建泉水保護體系,維護完整的泉水生態系統,弘揚泉水文化、保護泉水風貌。是指導濟南市域範圍內泉水保護工作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規劃。

  根據規劃草案,規劃範圍為濟南市域範圍內的全部泉水生態功能區,包括趵突泉泉域、白泉泉域、百脈泉泉域、洪范池泉域、長清-孝裏水文地質單元、瀛汶河水文地質單元、牟汶河水文地質單元、源泉水文地質單元、沂源水文地質單元,共計5789.62平方千米。

  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規劃原則為生態優先、系統保護。將優先保護泉水生態循環全過程,嚴守生態底線空間。同時將科學保泉、聚焦核心。加強核心區域的保護與管控,優先保護山體、河流水系,嚴格保護重點滲漏帶,重點管控直接補給區。還將延續文脈、彰顯風貌。充分挖掘泉水文化,系統提升泉水景觀風貌,加強泉水文旅融合,促進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此外,將城泉共生、兼顧發展。堅持保泉為民,兼顧泉水保護與城鄉可持續發展,保護濟南“城泉共生”的城市特色。

  2025年近期目標為重點滲漏帶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泉水入滲補給功能進一步修復;正常降水年份趵突泉水位高於27.01米,維持泉水水環境質量;城泉共生總體格局基本構建,泉群保護規劃全面完成,七十二名泉景觀風貌明顯提升,建立系統的泉水保護與文化彰顯體系。到2035年遠期目標重點滲漏帶、直接補給區以及其他補給區域的入滲補給功能得到全面保護、修復、提升;正常降雨年份趵突泉地下水位高於28.15米全年累計200天以上,泉水水環境質量持續優良,泉水生態系統穩定、生態服務功能可持續;泉水文化特色全面彰顯,名泉景觀風貌全面提升,千泉之城品牌效應凸顯。

  保護 將在泉水生態和泉水文化同步發力,構建“雙維度、三保護、三提升”總體策略

  未來,濟南計劃如何系統保護全市的名泉?在規劃草案中提到,將構建“雙維度、三保護、三提升”的總體策略。

  其中“雙維度”是指泉水生態維度和泉水文化維度。泉水生態維度將着重保護泉水生態循環全過程,泉水文化維度着重提升泉城文化軟實力。在泉水生態維度方面將保水源、保路徑、保核心。基於泉水循環生態功能,構建“兩區三級”的保護體系,實施分區分級保護與管控;加強核心生態要素保護,優先保護山體與河流水系、嚴格保護重點滲漏帶、重點管控直接補給區。在泉水文化維度方面,將提升城泉共生總體格局、提升泉水特色景觀風貌、提升泉旅融合品牌效應。針對泉城、泉群、泉點以及各類泉水文化景觀,提出保護要求,明確風貌引導,促進融合利用。

  濟南擬在泉域及水文地質單元範圍內,根據泉水生態循環過程,劃分為“兩區三級”的泉水生態功能分區。“兩區”指泉域及水文地質單元內根據泉水的形成過程劃分的補給區和匯集出露區。補給區內根據入滲補給功能強度分為“三級”,即重點滲漏帶、直接補給區和補給區內其他區域。匯集出露區內根據泉水出露點分佈和含水層富水性也分為“三級”,即集中出露區、重點富水區和一般富水區。

  在具體保護措施上,補給區將保護植被,加快造林綠化,鼓勵實施封山育林等;同時保持自然地形地貌,修復破損山體;並通過加強河道治理,促進水源涵養,實施科學補源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恢復和提升入滲補給功能。同時還將分級分類管控建設用地規模及開發建設強度,減少對入滲補給功能的影響。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逐步用公共供水替換工業和其他自備井用水。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單位和個人,禁止開鑿新井,原有的自備水井應當予以關閉,政府推進的泉水直飲工程除外。

  而在匯集出露區的保護上,將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納入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系統進行監測預警,對枯水期、豐水期的地下水開採實施管控調節。集中出露區內將嚴格控制岩溶地下水開採,禁止新開鑿岩溶水井,同時對已有岩溶水井進行普查,除政府批准的應急水源地外,應逐步關停。

  滲漏帶 將嚴控新增建設、加強現狀治理,對佔壓重點滲漏帶的建(構)築物逐步清理恢復和遷建

  該規劃草案提出將嚴格保護重點滲漏帶。在重點滲漏帶保護範圍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影響地表水滲漏的建設項目。嚴控新增建設、加強現狀治理、定期體檢評估,確保重點滲漏帶功能穩步提升。

  據悉,在重點滲漏帶的現狀非建設用地上,將加強水源涵養,實施生態修復。禁止毀林開荒、亂砍濫伐林木,嚴格控制林地轉為非林地。禁止開山、採石、挖砂、取土、採礦,禁止在河流底部、邊坡做防滲處理。

  在重點滲漏帶的城鎮建設用地上將推進更新修復,增強入滲功能。對佔壓重點滲漏帶的建(構)築物逐步進行清理恢復和遷建。清理各類違章建設與私搭亂建,加快拆違拆臨還綠等。對已經開發建成的項目,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採取生態修復或者逐步遷建等措施,減少和降低對重點滲漏帶的影響。

  在重點滲漏帶的村莊建設用地鼓勵集約遷改,逐步減少規模。將嚴格控制並逐步減少村莊建設用地總規模,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村莊遷出重點滲漏帶,原址進行生態修復。禁止新增採礦用地,禁止在公路用地、鐵路用地、特殊用地、水工設施用地、採礦用地等各類其他建設用地上進行經營性建設活動。

  據悉,濟南擬動態監測重點滲漏帶入滲效果,定期評估補給功能。綜合分析重點滲漏帶及其周邊區域的雨水入滲情況、泉水噴涌狀況和城鄉建設情況,評估實際入滲補給效果,明確強入滲功能的重點、一般和無效區域。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從地上、地表、地下三維角度,綜合各類影響要素,優化調整重點滲漏帶保護範圍,提高施劃精度,實施精准保護。

  近期,將逐步開展車腳山-太平莊等19處重點滲漏帶的生態修復,按照分批推進的原則,優先實施補源效果顯著的中井-下井、漿水泉等重點滲漏帶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提高泉水補給能力。

  文化景觀 構建“城泉共生”的總體格局,依託老城四大泉群打造古城中央泉水核心區

  泉水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提升,一直備受大家期待。規劃草案中提出將統籌泉水資源、山水本底和城鄉肌理,構建“城泉共生”的總體格局。凸顯地域特色,塑造風格鮮明、特色突出的泉群景觀風貌。加強泉水出露點分級保護與泉水景觀分類打造,塑造富有魅力的親泉空間。

  濟南擬融合自然山水生態基底、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和廣泛分佈的泉水出露點,打造“一軸、一帶、兩核、十二片”的“城泉共生”總體格局。其中,兩核為北部依託老城四大泉群打造古城中央泉水核心區,集中展現“泉·城文化景觀”;南部依託涌泉泉群打造南部山泉文旅核心區,彰顯泉水自然生態風貌,引領區域鄉村振興。

  精品展現老城區四大泉群,結合“泉·城文化景觀”申遺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豐富泉水利用模式、延續地域特色的泉水生活傳統、保障濟南古城延續發展與泉水文化的孕育,貫通四大泉群水系、串聯風貌旅游軸線,打造中央泉水區等特色泉水風貌區域。

  濟南還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連點成片、打造精品”的原則,全面推進名泉景觀提升工作,實現泉池完整、簡介齊全、標識統一、文化彰顯、景觀協調、宜賞宜游的目標,打造一系列泉水文化品牌。其中,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名泉將延續街區內水網格局及“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整體風貌;保護因泉衍生的泉水街巷、宅院等,提升環境品質,打造泉文化空間。村落內的名泉,延續依泉而建、泉水沿渠盤街繞戶的格局特色;活化利用泉水宅院,適度打造泉水民宿、泉水餐飲等特色設施;提質泉水街巷景觀環境,合理配置小品及綠化。

  如何用好泉水資源?規劃草案也提出將落實“品泉、賞泉、嬉泉、聽泉、畫泉、咏泉、命泉、尋泉、樂泉、釀泉”行動,挖掘泉水文化價值,建設以泉文化為主題,串聯主要泉水出露點、泉水村落的特色泉道,推進泉水旅游發展,建設濟南泉水文化旅游標誌區、泉水博物館等富有泉城特色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更值得期待的是,濟南擬在中心城區的新開發片區和具備條件的既有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全面推行市民泉水直飲工程,並通過建立穩定可持續的投資運營保障機制和安全、高效、便捷、智慧的服務保障體系,讓更多市民享受優質泉水帶來的福利。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