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應對入學高峰,老師跟着學生走-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01 16:31:47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臨沂:應對入學高峰,老師跟着學生走

字體:

  進入新工作環境已有一年多,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沙溝鎮楊莊完全小學青年教師葛潤宣,現在完全適應了市區的工作節奏。一年前,葛潤宣報名參加跨區縣挂職,來到臨沂第四實驗小學(銀河校區)繼續擔任語文老師一職。在整個臨沂市,和葛潤宣同時參與跨區縣挂職的教師,共有360名。這次行動,是為了應對一段特殊的教師數量短缺期。

  二孩生育政策調整後的出生高峰,帶來了近年來短期的入學高峰,導致教師需求壓力激增。但當前峰值過後,又可能造成未來的師資閒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臨沂市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探索‘老師跟着學生走’等新模式,精準用編、深入挖潛、強化創新,統籌配置教師資源。”臨沂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朱建華説。

  臨沂作為山東省人口最多的市,近年來受生育政策、城鎮化進程等因素影響,出生人口和流動人口情況變化複雜,中小學教師供需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突出矛盾。在時間上,臨沂市中小學學生數整體呈現“先大幅增長、後急劇減少”的趨勢。“在我們這個學區,今年暑假迎來了近幾年最大的一次入學人數高峰,原有教師人手遠遠不夠。”臨沂第四實驗小學(銀河校區)校長馮浩説。

  在空間上,則存在學生向主城區流動的趨勢。臨沂市主城區有常住人口373萬人,流動人口43萬人,經測算,近三年,下轄9個縣平均每年有2萬名左右學生流入主城區,主城區教師缺口進一步加大,而部分縣以及千余個鄉村教學點不同程度存在富餘。“我原來工作的學校是一所完全小學,也就是六個年級的班級都有,全校共有90多名學生,分到每個年級僅有十幾名學生,老師卻有12名。”葛潤宣説。

  為解決這一問題,臨沂市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專班集中攻堅。按照省委編辦“縣級調、市級補、省級統”的要求,臨沂市委編辦在實現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挖潛內部資源,通過分年度分縣區分學段擬訂中長期用編計劃、教師跟着學生走、組織教師跨縣區挂職研修等方式,推動教師資源在學段間、學校間、縣域間合理流動,從而實現教師資源集約高效配置。

  為此,臨沂市通過開展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調研,全面摸清一線教師數、教師課時量、教輔工勤數、農村教學點設置等情況,為測算提供了全面翔實的基礎數據。綜合考慮戶籍人口數、在籍學生數、近三年縣區學生流動變化情況等,對臨沂市2022—2035年學生變化進行預測分析,並以縣區為單位,系統分析測算各學段學生每年的凈增量,按照國家基本編制標準,結合退休教師數、內部挖潛數等,逐年度分析測算各學段教師需求,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進而,在深入推進“縣管校聘”基礎上,臨沂市按照“高峰來臨加大補充,跟隨高峰滾動調配”方式,探索開展跨學段教師動態調配,推動縣域內師資均衡配置,緩解編制需求壓力。在小學高峰階段,多下達小學教師招考計劃,學生高峰滾動到初中後,適當選拔有相應教師資格的小學教師到初中任教;學生高峰滾動到高中後,對教師進行同步調劑;高中高峰結束後,再將教師調劑回小學、初中,通過“體內循環”,實現師資動態調配、集約利用。

  2022年,臨沂市統籌首批360名教師,精準配置到主城區中小學挂職研修,其中小學學段227名、初中學段111名、高中學段22名。同時,臨沂市還每年組織城區學校教師到鄉村、薄弱學校支教,其中優秀教師比例不低於10%,近三年已組織5500餘人次,推動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據介紹,通過“推進‘縣管校聘’”“九縣教師到主城區挂職研修”“主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支教”等方式,臨沂市打破了學校、縣區間壁壘,促進了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科學下達用編進人計劃,對教師進行跨學段動態調配,相比於“一年一測算”“缺編即補”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學生銳減後教師大量富餘。

  記者從臨沂市委編辦獲悉,為保障這項系統工程順利運轉,臨沂市拿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比如規定跨區縣挂職研修教師的工資、福利等待遇保持不變,按原渠道核定發放兌現,挂職研修情況還可作為教師職稱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部分農村教學點撤並整合後,臨沂市還通過推行免費接送的公益性校車服務,妥善解決一系列問題。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