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自己動手了,到了飯點來這裡坐下就吃,現在我們老兩口吃住在幸福院,大傢伙兒在一起聊聊天,非常快樂。”近日,在日照莒縣庫山鄉解家河村幸福院,楊成吉説起他的生活,難掩喜悅之情。
81歲的楊成吉,因三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家裏只有他和83歲的老伴兒解守芬。“年紀大了,也不願意去趕集買菜了,以前生活就糊弄着過。”楊成吉感慨,“村裏建起了幸福院,對老年人來説,真是解決了大難題,再也不用吃涼飯了。”
“平時,飯菜都是葷素搭配,頓頓有菜有湯,中秋節我們還為老人準備了羊肉。”解家河村黨支部書記解則江説,村幸福院2018年7月投入使用以後,為70歲以上老人、60歲以上特殊困難戶免費提供吃住。
做好“一老一小”服務保障,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莒縣高度重視老人和兒童的關愛,大力發展養老事業,持續發力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目前,全縣共有養老機構10處,養老床位達到174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395張;建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處,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7處,實現對住宅小區全覆蓋;建成農村幸福院911處,構建起覆蓋縣、鄉、社區、村四級的養老服務網。
據莒縣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挂職)、縣民政局社會救助和兒童福利工作負責人繆久慶介紹,目前,莒縣創新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實現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全覆蓋,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標準提高到1838元/人/月;針對殘疾兒童和家長對康教融合的期盼日益增強,莒縣創辦全市首家公辦特殊幼兒園,目前在園特殊兒童40余名,彌補了全縣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的空白。今年以來,全縣累計為孤困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823.91萬元,助學金31.7萬元,為740名殘疾兒童免費提供康復救助服務。
“一掃碼,政策都在手機上,寫得很清楚,不用再跑到鎮裏了,很方便。”在長嶺鎮石井一村,蔣先生想了解辦低保的條件,看到村裏貼着社會救助政策“一碼查”二維碼,便用手機掃了其中的城鄉低保辦理服務指南二維碼,辦理低保的條件、程序以及和低保有關的其他救助政策一目了然。
今年,莒縣積極推動“互聯網+救助”,梳理11個政府部門、20個大項、34個小項的救助政策形成二維碼,實現“社會救助碼上知”全縣村居全覆蓋,推廣“陽光救助掌上辦”小程序,目前,全縣共開通839個賬號,20個鄉鎮街道實現了“掌上辦”全覆蓋。
在困難群眾日常申報社會救助的基礎上,莒縣將每月10日確定為“困難群眾救助·主動申報日”,並不斷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主動預警機制,實行線上大數據分析與線下實地入戶全覆蓋,把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標準1—1.5倍的低收入家庭作為重點監測對象。今年以來,共為2928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93.52萬元。
同時,莒縣紮實開展低保擴圍增效工作。今年7月以來,全縣新納入城鄉低保1496人,增幅居全市第一。目前,莒縣低保覆蓋率達3.6%,居全省第6位,更多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今年,莒縣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919元/人/月,增長5%;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749元/人/月,增長7%。1—8月,全縣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41億余元。
特殊困難群體是民生保障的主要對象,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線最為重要。莒縣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幫扶政策的疊加效應,“拉一把”“托一把”困難群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