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以政策創新打造“暖心之城”-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0/17 16:16:27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濟寧以政策創新打造“暖心之城”

字體:

  “老張!食堂的香味又飄出來了,還不快收拾收拾出門!”“走走走!這食堂就是比家裏準點,跟着俺兒生活的時候,我還得等他幹完活才能吃上飯!”10月10日中午,山東省濟寧市魚&縣張黃鎮袁洼村的幸福院食堂裏準時飄出了陣陣飯香,村民楊秀英和老人們相約前往。而出乎老人們意料的是,這一天,村“兩委”還按他們前兩天填寫的“心願清單”請來了鎮曲藝協會演出,引得飯桌前叫好連連,“&上唱着曲子,廚房包着餃子,每天都是好日子!”

  吃過飯後,楊秀英回到房間和遠在上海的女兒視頻聊天,講述着這一天的事。在她看來,幸福院裏的看護服務專業又暖心,旁邊的鄰里中心則通過引入超市、診所、理髮店等解決了各類生活急需,這種足不出村的養老模式讓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今年,經過持續探索,魚&縣決定對“幸福院+鄰里中心”養老模式進行推廣,全縣列支778萬元專項資金進行軟硬體配備,力保農村老人安享晚年,這種做法受到一致好評。而這,只是濟寧市致力於打造“有溫度”城市、不斷創新民生服務的一個縮影。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而民生服務品質的升級,則要仰賴深入的需求摸底和大膽的政策創新。

  為實打實地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今年以來,濟寧市着重圍繞“一老一小”服務優化、困難群體兜底保障等關鍵環節做文章,先後爭創省級以上改革創新成果37項,“濟時救”即時救助機制建設、“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等一批創新政策,成為各自領域內的優秀案例和推動民生福祉提升的實抓手。

  正所謂“一老一小”總關情,當今社會,最需要呵護的群體就是老人和孩子。除鼓勵各縣市區因地制宜進行養老模式創新外,濟寧市還&&了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發布《濟寧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改造敬老院17處,116處老年人食堂投入運營,建成家庭養老床位1193張,增加護理型床位2244張。與此同時,針對全市7977名孤困兒童,創新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為1000名困難兒童圓夢微心願,5506名兒童免費享受政府為其購買的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密織的保障網,實打實地把“一老一小”保護了起來。

  日前,金鄉縣馬廟鎮楊官村村民李瑞兵家突增的大額醫療支出被“濟時救”大數據系統精準篩選了出來,原來,李瑞兵的女兒李可心因患肝母細胞瘤入院接受治療,個人負擔達到了9萬多元。救助預警發出後,楊官村社會救助協理員第一時間入戶了解情況,確定看病就醫確實給一家人帶來沉重負擔後,緊急協助其申請了7000元的臨時救助金。鋻於後續治療花費依然較大,馬廟鎮今年8月將其納入了低保家庭之列……大數據加持下送上門的救助服務,被一家人感動地稱為“及時雨”。

  為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水平,濟寧市今年繼續完善“濟時救”即時救助機制,健全“主動告知、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數據預警、即時救助、跟蹤轉介”的數字化救助體系,進一步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在此基礎上,濟寧市所有村居均設立起社會救助工作站,基本實現了鄉鎮街道隨時受理、即時確認困難群眾救助申請,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範圍。

  創新手段加持下,“濟時救”即時救助機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今年濟寧市新納入低保、特困人員15175人,共保障城鄉低保、特困人口19萬餘人,居全省第3位。其中,低保15.1萬餘人,特困3.9萬餘人,認定低保邊緣家庭人口1.1萬餘人,保障人數均超過去年12月保障人數;全市實施臨時救助2.18萬人次,超過去年全年臨時救助總人數,發放臨時救助金2249萬元。

  “辦好民生實事要重視調研,真切、精準地摸透民生需求,汲取群眾智慧,然後創新性地設定方案、用心落實,才能把好事辦準、辦好!”濟寧市民政局局長馬國安&&,濟寧將繼續以政策創新打造“暖心之城”,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嘗試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