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項目旨在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從聊城市住建局獲悉,截至目前,東昌路沿線既有建築外墻保溫改造及粉刷等工作正加快推進,總體開工比例達87%,完成工程量約60%。
“自從更換了氣密性較好的窗戶,辦公場所冷氣開放的時間縮短了,節省了用電量。”中國聯通聊城分公司辦公室主任張長俊説。10月7日,在東昌路西端聊城聯通大廈,外墻保溫施工和窗戶更換作業已接近尾聲。此外,聯通大廈空調能源站也得到了優化,冷熱源由傳統燃氣鍋爐更新為地源熱泵系統,大幅降低了空調系統的能耗。
“夏季,地源熱泵將室內熱量取出,轉移到地下水、土壤中,此時地能為‘冷源’;冬季,地源熱泵再從地下水、土壤中提取熱量,供給室內採暖,此時地能為‘熱源’。這種空調能源站比傳統中央空調製冷更省電,製冷效果也更好。”使用了幾個月,張長俊體會頗深。通過綜合測算,改造前聯通大廈全生命周期(50年)運行階段碳排放量68.6萬噸,節能改造後碳排放量僅為32.8萬噸。
打造低碳城市,既是建設新型城市、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意,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之舉。東昌路作為聊城城區主幹道,見證了聊城市的發展,也是聊城城市化發展的縮影。但因隨着社會的發展,沿路建築更新速度相對緩慢,存在現狀老舊建築較多、能耗較大的問題,與聊城市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不相匹配,需要在綠色低碳理念的引導下進行完善和提升。2022年9月,聊城市住建局發布《實施東昌路綠色低碳更新攻堅行動》具體實施方案。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項目西至火車站、東至東外環,全長11.6公里,涉及東昌路沿街七十多棟既有建築。
據了解,東昌路既有建築改造以“繡花”“織補”等微改造理念,以“能效提升、減少碳排放”為核心目標,對沿線部分既有建築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降低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將傳統建築轉變為産能建築。同時,避免了大拆大建,使大量既有建築的建築生命周期延長,提升後的建築達到品質提升、使用舒適、能源節約、生活便利的目標。具體在施工改造過程中,緊貼綠色低碳主線,對沿線建築逐一做出具體針對性的改造方案,做到“一樓一策、分類實施、標本兼治”,增加外墻和屋面保溫優化建築外門窗熱工性能及氣密性能等,使用綠色建材,提升保溫效果,降低建築能耗;優化空調能源站和能源監測系統、更換空調機組、節能型變壓器和散熱器系統等,以減少能源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通過增加屋頂、外墻保溫構造以及替換高效保溫節能外窗、幕墻,大大降低了建築能耗,提高了室內熱舒適。
根據測算,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增加外保溫的建築總面積約25.58萬平方米,更換門窗約3萬平方米,被改造建築的碳排放可降低30%~50%,節能改造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00噸,每年節約能源費用約450萬元。
此外,東昌路項目光伏面積約6萬平方米,預計年均發電約750萬度,每年可節省電費300萬元,減少的碳排放收益約90萬元。建設停車場與充電樁、更新改造智慧燈桿,有效緩解交通壓力,減少車輛路口停車時間,減少油料消耗總量約為1.59萬升天,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6噸天,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從大拆大建走向微調小改,東昌路綠色低碳改造項目把改造基礎設施與提升公共服務結合起來,把改善人居環境與提高城市品質結合起來,統籌城市的生活需要、生態需要、發展需要。”聊城市住建局住保中心城市更新科科長周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