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戲|小小耳標看高青黑牛數字化養殖-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0/05 09:43:47
來源:大眾日報

村村有好戲|小小耳標看高青黑牛數字化養殖

字體:

  10月3日,雖是假期,位於淄博市高青縣唐坊鎮的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紐瀾地”)屠宰車間裏,工人們卻格外忙碌。他們手上動作麻利,上腦、眼肉、肋排肉……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一頭整牛按部位精準切割。這一份份新鮮的牛肉,將在12個小時內搭上冷鏈物流車,發往全國各地。“‘雙節’期間訂單量激增,我們會全力保障訂單供應。”公司總經理杜斌説。

  高青黑牛是國內雪花牛肉品種之一,入選了2023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就是這頭牛,串起了從牧場到餐桌、從養殖到研發的整條産業鏈,形成了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發展起沿黃肉牛百億級産業集群。

  唐坊鎮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邵明財告訴記者,以前村裏零散的養殖戶沿襲傳統養殖理念,養牛技術跟不上,市場信息不對稱,養殖風險很高。2020年,唐坊鎮整合仉家村、李孟德村、和家店村3個村以及當地的黑牛養殖龍頭企業紐瀾地,成立了聯合黨委,領辦起盒馬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後,有了專業的技術指導,銷路也不愁了。“我們合作社養了170頭黑牛,只需要按照紐瀾地的標準按時投料就行,公司兜底收購,一頭牛養一年半的時間就可以賣掉,村集體年增收約50萬元。”邵明財説,“而且紐瀾地就在我們村頭,村裏的閒散勞動力也得到了安置。目前,村內70%村民在紐瀾地屠宰場及村裏合作社務工,農民變工人,收入倍增。”

  仉家村村民王玉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俺家養牛分紅一年一萬元左右;俺在合作社喂牛,一個月工資三千元,俺對象在紐瀾地的屠宰場上班,一個月七千多元。一年到頭,俺兩口子掙個十幾萬元沒問題。”

  高青縣位於黃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山東沿黃肉牛産業集群的核心區域。該縣依託紐瀾地、澳航和牛、昊然牧場等黑牛産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肉牛規模化、標準化飼養。目前,已帶動全縣發展肉牛養殖場400多處,輻射帶動全縣20000余戶農民從事生態養殖、牧草種植運貯、精深加工等環節工作,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高青黑牛産業化、品牌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數字賦能。

  經過一年半的精心飼養,仉家村即將成年的小牛被收購後送往紐瀾地數字牧場,在這裡接受1到2年的育肥,最後進入市場。“在養殖環節,牧場裏的每頭牛都有一個耳標,每個耳標號都跟着一個檔案,記錄着這頭牛的出生、月齡、轉欄次數、飼料配方、防疫、出欄、屠宰時間、肉質等級等詳細資料。通過‘黑牛管家’數字&&,可實時採集管理每頭黑牛的心跳、血壓、體溫和步數等數據,記錄下牛只生長、屠宰、銷售等全過程信息。”在紐瀾地展廳的高青黑牛管家大數據雲&&前,杜斌説,“‘黑牛管家’系統提供了數字化監控&&和追溯體系,實現養殖端的‘一牛一碼’,銷售端的‘一品一碼’‘一盒一碼’。牛出欄屠宰後,系統精確記錄分割出來的部位名稱、規格、品相等數據,每塊肉從分割下來就有了檔案,一直追隨到餐桌上。”

  &&的應用,既提高了黑牛養殖的生産管理效率,也讓消費者清楚地掌握食品信息。“我們通過‘黑牛管家’系統,打造了上游園區養殖自動化、中游屠宰冷鏈物流智慧化、下游營銷全媒體信息化的全鏈條數字化牛肉産業集群,建立起從牧場到餐桌的數字化管理體系。同時,為精準把握銷售市場提供了可能,大大提高了抵禦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高青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申彩虹説。

  優良的肉牛基因和獨特的養殖模式,讓高青黑牛身價倍增,最貴的部位每公斤售價超過2000元。目前,紐瀾地通過精準切割開發出牛膝骨、牛蹄筋、牛花腱等40多款商品,使一頭高青黑牛身價超過10萬元。

  自2019年與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結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以來,紐瀾地已全面進駐盒馬鮮生在全國的380多家門店,服務近1億盒馬用戶。

  據介紹,下一步,高青縣將在黑牛種質、規模、品牌、産業鏈、消費服務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推進高青黑牛産業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着力打造“黑牛特色小鎮”,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建設數字農牧休閒、體驗、教育、文化、觀光等一二三産融合的數字大牧場,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王佳聲 楊淑棟 王克軍 李玉波)(完)

【糾錯】 【責任編輯: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