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門口這個小公園建成以後,我們幾個老姐妹都約在這裡看孩子。環境優美,還安全。”位於青島市即墨區店子山二路與通濟街路口的安居口袋公園,嶄新的廊架為附近居民撐起“休閒客廳”,安居一小區居民王美麗對此讚不絕口。
安居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重點突出了適老化的特點,根據安全、無障礙等原則,建設了帶靠背的休憩坐凳、防滑的路面鋪裝、坡道處的防護欄杆等暖心設施,進一步滿足了周邊老年人的活動需求,成為周邊居民新的“打卡地”。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即墨區將閒置空間巧妙構思建設,打造成功能多樣的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根據規劃,今年即墨區計劃建設9處口袋公園,目前,6處已經建成,並將陸續對市民開放,其餘3處將於年底前完工。
即墨區堅持便民和實用的原則,將群眾需求和歷史風貌、人文特色相結合,因地制宜推行了公園+運動健身、公園+音樂文化、公園+科普教育、公園+停車場等模式,讓口袋公園成為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同時,為更好地統籌口袋公園建設,從2022年起,即墨區將利用3年時間,實施城區綠化提升行動,再建成近30個口袋公園,讓城區綠地率達到41%,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5平方米,實現城區處處見公園、處處有美景,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口袋公園不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管得好。在強化專業化管養的同時,即墨區積極探索社會化管理模式,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管理體系。聘請熱心市民就近擔任公園綠地“管家”,負責園容園貌和設施器材等監督看護。同時組建城區綠地“啄木鳥小分隊”,圍繞市民反映強烈的短板問題,為文明城市建設“找蟲”“挑刺”,“啄出”問題、開出良方。
出門走綠道,抬腿逛公園,這樣的生活正在成為即墨區居民的新常態。以城市更新公園城市建設為契機,即墨區還不斷完善城市綠地功能,通過打造有景致、有底蘊、有特色的城市綠道網絡,不僅串起城市公園、人文風光、休閒驛站,也串起了人們對幸福宜居城市的嚮往。
墨水河公園是即墨中心城區最大的開放式公園,周邊住宅、企事業單位相對比較集中,為了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有良好的“綠色”體驗,當地依託墨水河龍泉河綜合整治工程,同步規劃建設了約40公里的沿河綠道,融入了體育運動、休閒旅游、交通出行這些功能板塊,“綠色福利”持續升級。
打通公園綠地間的“微循環”,讓城市更加宜居。即墨區連續五年加大公園城市建設力度,將新增城市綠道建設列入財政投資重點工程。一方面擴大增量,豐富城市綠道功能;一方面盤活存量,對現有休閒、健身場所進行提質升級。走進改造升級後的全民健身體育公園,老人們休閒散步、孩子們開心玩耍、年輕人跑步健身,各類運動場地通過塑膠綠道連接,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和不同興趣愛好的人群需要,已經成為了眾多市民的運動“打卡地”。
結合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即墨區將城市綠道建設與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同步實施,延長中心城區和老舊城區的城市綠道服務半徑,實現了“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色彩斑斕、冬季樹姿優美”的植物季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