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實”前行 向“新”聚力 向“合”邁進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堅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傳統優勢産業持續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向“實”、向“新”、向“合”的現代産業先行城市路徑。
傳統優勢産業“節節攀升”
在海信視像科技公司黃島基地數字化車間內,通過智能製造中控系統,機械臂將一塊塊電子屏材料精準抓取,揭膜、裝配、校驗……然後迅速傳遞到下一個工序。每21.4秒,就有一台液晶電視下線。
在海信視像智能車間的生産線上,機器人對液晶面板和背光板自動化精準卡合。記者 王凱 攝
“近幾年來,我們持續提升系統集成與數字化應用能力,達成‘質效雙升’,並以此打造整個産業鏈‘數字生態’。”海信視像科技製造中心副總經理袁海東説。
海信的案例是青島傳統優勢産業的發展縮影。自去年以來,青島提出做大做強7大優勢産業鏈。其中,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兩個優勢産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青島以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和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打造智能家電研發製造基地和軌道交通裝備集成服務基地。
作為智能家電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於2021年11月3日由工信部正式批復。記者在該中心看到,一幅巨大的高端智能家電技術全景圖顯示着家電全産業鏈的數百項核心關鍵技術進展情況。
“中心面向家電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協同創新取向,加速實現創新技術成果的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桂志輝説。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市家用電力器具製造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家電製造業實現了穩步開局形勢。
在青島市城陽區的動車小鎮,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車四方)為主的廠區及配套商坐落於此。作為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鏈的鏈主企業,中車四方通過創新引領,聚合産業鏈配套,設計製造了我國高鐵列車出海第一單——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
記者在中車四方復興號智能動車組總裝車間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裝配作業,出口印尼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就出自這一生産線。
“高速度、高智能、高適應、高舒適、高定制,這‘5高’凝結了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方案。”中車四方雅萬高鐵動車組主任設計師張方濤説。
據青島市規劃,到2026年,該市智能家電産業和軌道交通裝備産業規模分別力爭突破3200億元和1200億元。
此外,青島還持續做大做強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産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打造産業培育高地,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上走在前列。
戰略性新興産業“抱團前行”
近日,人工智能語音交互企業標貝科技將企業地址變更為青島市嶗山區,正式落戶嶗山區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産業園。
“青島市人工智能産業園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政策待遇、技術項目等支持,讓企業能夠迅速開展業務,並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賦能千行百業,助力青島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標貝科技區域負責人欒永樂説。
據青島市工信局科技處處長潘萍介紹,青島市人工智能産業園於今年2月正式掛牌,圍繞智能家電、智慧交通、高性能計算、空天地海等領域,園區集聚了5個國家級創新&&、8個省級創新&&,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掛牌以來,園區已落戶包括標貝科技在內的21個重點産業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還有大批項目正加速洽談引進。
嶗山區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嶗山區工信局局長胡苗苗&&,青島市人工智能産業園圍繞建設全國一流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總體定位,加快打造産業生態,現已集聚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200家,較去年新增50家。園區新培育上市公司2家,累計上市企業達到5家。新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累計7家。新認定省“瞪羚”企業9家,累計18家。
近年來,青島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化工、智能製造裝備、虛擬現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打造先進産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抱團”發展,構建了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增長引擎。
抓大項目、大抓項目。青島以項目建設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高地,一批引領性高質量産業項目快速突破,助力當地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
2月28日拿到施工許可證、3月3日全面開工、6月7日三棟廠房主體封頂……近日,位於青島膠州市的青島臨空經濟區芯恒源存儲芯片切割研磨封測項目已完成主體驗收,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抓緊施工。
青島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二部(綜保運營部)部長冷鵬介紹,該項目一期投資55億元,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項目投産後主要進行多種類型芯片的切割研磨和封裝測試,將不斷完善産業鏈條,為周邊産業鏈相關企業提供切割研磨服務。
據了解,2023年青島市520個重點項目中,“四新”經濟類項目316個,佔60.77%,其中,具有較高成長性的高技術創新型&&類項目68個,現代産業先行城市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據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青島市還前瞻謀劃未來産業,超前布局基因與細胞、未來網絡、海洋物聯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技術等7大未來産業,搶佔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制高點。
産業集群加深“數實融合”
數字化是新的時代特徵,數字經濟正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青島打造數字賦能典範,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化轉型融合發展上走在前列。
走進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各種各樣的智能機器人在生産線上“忙碌着”,AGV智能化小車則在偌大的廠房內按照設定線路來回穿梭。
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負責人李德功説,雙星始終堅持“數實融合”並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産系統,車間工人只需輸入生産計劃,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智能機器人便能夠“編排”出一套效率最高、耗能最少的生産流程,然後“自決策”“自組織”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工作。
目前,青島正加快産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持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在海爾青島洗衣機互聯工廠內看到,整個生産線上鮮有人在,取而代之的是工業互聯網驅動的智能化系統。該系統使得生産設備之間可以“自主”交流協作。
“我們立足海爾卡奧斯的工業互聯網&&,有效聚合供應鏈、産業鏈集群資源,為其提供最高效、最智能、最優化的産業生態資源。”海爾青島洗衣機互聯工廠運營部長曲翔説。
據青島市工信局工業互聯網處二級調研員周海華介紹,卡奧斯&&已鏈結企業近百萬家,服務企業15.8萬家,入駐開發者10余萬人,向20個國家輸出生態模式。實現在電子信息製造、冷鏈冷藏、儀器儀表等行業,研發設計、生産製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跨行業跨領域發展。
目前,全市在庫培育工業互聯網&&超過120個,已累計上線各類&&超40個,服務企業超過9萬家。
為進一步加強“數實融合”,青島市還持續推進5G網絡、千兆光纖網絡等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並投用5G基站超3.5萬個,實現5G網絡青島市城鎮全覆蓋,萬兆無源光網絡及以上端口數18.2萬個,5G網絡質量全國領先。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基礎設施,國內僅有的兩個根節點之一——Handle標識解析全球根節點(青島)在上合示範區上線投用。目前該&&完成標識註冊量超6億,服務企業近30家。記者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