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文化旅游營銷響起“兩河明珠”新聯唱-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9/24 15:29:39
來源:山東省文旅廳

山東聊城:文化旅游營銷響起“兩河明珠”新聯唱

字體:

  在山東省,聊城市是黃河、大運河交匯城市,被譽為“江北水城·兩河明珠”,區位優勢明顯、文旅資源豐富。近年來,聊城市搶抓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機遇,深入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改革,着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

  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讓聊城市近年來成為廣受業內專家看好的“旅游新秀城市”。圍繞解讀黃河、大運河文化密碼,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統籌謀劃,高站位部署新時代的文化旅游營銷工作。而在聊城市委、市政府層面,對文化旅游的重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加強統籌謀劃,構建全域發展新布局。聊城當地堅持把文化旅游作為産業轉型、城市提升的重要抓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活力。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市文物保護委員會、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班、“文旅興市”工作專班,構建高位推進、齊抓共管的組織體系。強化資源整合。謀劃重組市文旅集團,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管理、運營,推動文旅産業提質增效。強化全域規劃。堅持串珠成鏈、連片發展,打造以中華水上古城為核心,黃河、大運河文化旅游帶聯動,城鄉、片區、産品、線路相互連通的全域旅游格局。

  深挖遺産價值,促進兩河文化煥發新光彩。聊城歷史悠久、文脈綿長,境內有400多處市級以上文物古跡、近千項非遺項目。堅持保護優先,加強非遺系統性整體保護,建成非遺工坊91家,東昌葫蘆雕刻、臨清貢磚等35個項目實現産業化發展,年産值38億元。堅持以文塑旅,挖掘兩河文化內涵,精心打造非遺、紅色、研學等7大主題20條精品旅游線路,鏈結沿線文物古跡、森林濕地、産業片區,加快構建兩河文化旅游廊道。堅持項目引領,立足特色地域文化,圍繞文旅全産業鏈發展,謀劃實施一批臨清中州古城、高唐書畫文創産業園等重點項目。

  加快業態提升,培塑産業發展新動能。聊城積極適應新形勢、新需求,進一步拓展文旅産業發展路徑。着力豐富文旅供給,打造朱雀街、米市街等一批特色美食消費及休閒街區,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和消費增長點。推進古城業態活化,引入城市書房、主題民宿、微型博物館等各類業態140余家。大力發展夜游消費,中華水上古城、臨清宛園、莘縣燕塔成功創建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着力抓好産業融合,樹牢“文旅+”“+文旅”理念,建成研學基地100余處、鄉村旅游示範點31處,阿膠世界、景陽岡酒等3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工業旅游示範基地;打造靈芝、桑黃、阿膠“聊城新三寶”品牌,構建特色康養文化産品體系。着力創新文旅産品,積極發展微度假休閒旅游,建成露營地13處;圍繞“黃(河)金(堤河)休閒廊道”,開發自駕游、騎行游、徒步游等度假休閒旅游産品,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創新傳播方式,寫好水城故事新篇章。深化拓展文旅營銷新路徑,多措並舉打響城市品牌。增強活動承載力,聊城成為全國大學生龍舟大賽、國際象棋大賽等國家級賽事長期舉辦地,累計承辦大運河海外推廣季啟動儀式、中國(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等10余項省級以上文旅活動;開展“黃河大集”“山東人游山東”等活動,形成廣泛傳播熱潮。提高品牌影響力,構建“兩河之約”文旅品牌、“我家門前有條河”推廣品牌、“山東手造·聊城有禮”特色商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升。擴大媒體傳播力,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同步發力。(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