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食蟹季,味美留鮮黃河口。9月22日,2023年黃河口大閘蟹開捕節暨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東營市墾利區舉行。
本屆大閘蟹開捕節主會場設在黃河口大閘蟹産業研究院,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養殖大戶、大閘蟹經銷商、旅游企業、游客們等匯聚一堂,共同慶祝一年一度的黃河口大閘蟹豐收。
文藝演出、美食品鑒、捆蟹技能大賽等活動一一呈現,匯集美食、娛樂、體驗等多種元素,帶您實地感受黃河口大閘蟹的産業朝氣,也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味蕾盛宴和金秋狂歡。
除卻黃河口大閘蟹開捕節活動,自9月21日起至國慶假期,墾利區還將舉辦2023年中國河蟹産業發展論壇、黃河口水産品産銷對接會、黃河口大閘蟹美食品鑒會、黃河口水産品國慶美食周等活動,進一步擴大“黃河口大閘蟹”的影響力。
“開捕節對於我們蟹農來説就是豐收節,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今年的品質和規格都不錯,隨着咱黃河口大閘蟹的名氣越來越大,我們的銷路也打開了,每天客商不斷。”墾利區養殖黃河口大閘蟹20餘年的蟹農周希孟臉上儘是豐收的喜悅。
墾利區位於黃河入海口,處在北緯37度國際公認的黃金緯度線上。這裡的水質呈弱鹼性、富含鋅、鍶等天然礦物質,新生的鹽鹼地純凈無污染,豐茂的水草和多樣的生物餌料,為黃河口大閘蟹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這裡出産的黃河口大閘蟹個大體肥,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成為黃河口地區接待貴賓的頭道菜,有“一蟹上桌百味淡”的説法。
“我們這裡出産的黃河口大閘蟹有三大特點,口感好,大閘蟹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高於其他水系大閘蟹,味道甘甜、口感獨特;上市早,黃河口大閘蟹比南方大閘蟹提前約半個月上市銷售,往往處於中秋節和國慶節雙節黃金消費期;營養價值高,據檢測,黃河口大閘蟹DHA和EPA含量高於其他水系大閘蟹。”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協會會長王新軍自豪地説,“我們的黃河口大閘蟹,客商都搶着預訂。”
好水育好蟹,但是也離不開優質的養殖技術。為推動黃河口大閘蟹産業健康發展,墾利區&&了《關於加快黃河口大閘蟹産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堅定走規模化、標準化之路,引進了恒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制定黃河口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推廣精細化養殖,今年墾利區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池塘達3萬畝。
據了解,墾利區從90年代初開始養殖黃河口大閘蟹,養殖模式以一家一戶的粗放式養殖為主,主要投喂麩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餌料。“那個時候養殖的成蟹規格小,經濟效益低,平均畝産60斤左右,畝效益1000元左右。”墾利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岳永平介紹。
“我們主要推廣‘種草、投螺、稀放、混養’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輔以專用複合飼料,成蟹體肥膏黃、肉質鮮美,平均規格從原來不到2兩達到了現在的3.5兩。”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金山説。
目前,墾利區黃河口大閘蟹採用統一苗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物資採集、統一品牌營銷、統一技術培訓“五統一”服務標準,引用含帶豐富營養鹽和沙質土的黃河水進行灌塘,養殖的黃河口大閘蟹品質優良,每年可比江蘇蟹提前15至30天上市,年産量突破5000余噸,産值超5億元。標準化養殖基地大閘蟹畝産量超過200斤,畝效益超10000元。
“很鮮美,吃着有種黃河水甜甜的味道,家人們很喜歡。每年中秋節前,我都要從京東商城上訂購4、5箱,送給親朋好友,吸引了好幾個朋友成為黃河口大閘蟹的‘鐵粉兒’。”一直想來黃河口看看大閘蟹生長環境的上海消費者陳女士,此次在黃河口大閘蟹産業研究院如願以償。
目前,墾利區黃河口大閘蟹不僅基本形成了集育苗、養殖、加工、品牌於一體的“育繁推”全産業鏈體系,而且華麗變身“富民蟹”,有效促進富民增收。一方面黨委引領共參與,成立大閘蟹産業鏈黨委,吸引惠澤、綠城等9家龍頭企業和勝利村、二十八村等村莊參與,推動由“單兵作戰”向“聯動共贏”轉變。目前,惠澤公司與牛圈村渤源水産養殖合作社簽訂了扣蟹代養協議,合作社年可增收50萬元;與六村勞務合作社達成用工協議,年可實現勞務收入35萬元。另一方面協會抱團闖市場,探索推行了“協會+村黨支部+聯合社”模式,組建大閘蟹産業協會,建立起集體、村民和協會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了産品價值,輻射帶動周邊300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
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打造,黃河口大閘蟹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小螃蟹發展成了大産業。黃河口大閘蟹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入選山東省首批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蟬聯“中國十大名蟹”,品牌價值達到31.93億元,已成為東營市、山東省乃至全國知名度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地方特色産品,成為推動強村富民的特色産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