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海,看一眼就能愛上它。”日前,來自南京的自駕游客尤曉佳説,她們一家從山東威海經開區出發,沿着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直至榮成成山頭,對沿海一線的美麗風景讚不絕口,“不僅美,還很乾淨,既自然又精緻。”
尤曉佳一家稱讚的這段路程上的風景,正是威海陰山灣至馬欄灣區的95.34公里海岸線,被譽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碧海、藍天、松林、奇礁、金沙、細浪,融匯成濱海休閒度假的怡人美景,趕海、玩沙、逐浪、揚帆、戲水、垂釣,描摹出人海和諧的動人畫卷。在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的串聯下,沿線的東浦灣房車營地、小螺號水上樂園、那香海鑽石沙灘浴場、成山頭、雞鳴島等景區景點,每年吸引游客700多萬人次前來“遇見最美山海”。
多年前,陰山灣至馬欄灣區也曾是城市新區、鄉村、景觀帶交織錯落,近海養殖、人為開發、生産排污等歷史遺留問題錯綜複雜。近年來,為打造山東半島最東端的精緻海岸、美麗海灣,威海市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協同聯動”,灣內建設污水管網131.8公里、雨污分流21公里,建成污水處理中心實現生活污水零直排;實施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完成218個入海排污口整治,入灣河流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多年達到100%;岸灘常年保持潔凈,“海洋廢棄物”海陸統籌綜合管控的試點模式被生態環境部推廣。
威海市在陰山灣至馬欄灣區沿線開展“清養殖、拆散亂、控源頭、修生態、護文化、提質效、促轉型”七大行動,對濱海岸線修復整治,不僅清理了離岸6公里內的海水養殖,還實施海草床修復、海西頭國家海洋公園建設、增殖放流等項目,有效恢復海岸線植被、沙灘、礁石等自然景觀功能和海域生態功能。如今,自然岸線和濱海濕地分別增長7.1%和1.7%,黑尾鷗數量由2萬隻增長至4萬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由300隻增至近2000隻。
治海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海和諧,讓人們在美景中享受愜意的海邊休閒生活。威海市秉持“生態海岸、融城親海”理念,在岸線修復過程中全線貫通濱海休閒步道,打造了石家河公園、逍遙湖公園、五渚河公園、環海路體育公園、海韻公園、小五隊抱海驛站等6處開放式濱海公園,以及東浦灣海水浴場,形成灣、灘、礁、山、林、湖交相輝映的亮麗海濱景觀帶,同時結合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建設,打造50.6公里濱海旅游公路,實現趣玩、垂釣、美食、露營、樂購、研學的“一站式”體驗,為人們提供了安全舒適的休閒娛樂、健身運動、觀光旅游、體驗自然等多功能活動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