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靜動結合,功能區劃分合理……近日,家住青島市市南區湛山街道的居民多了一處休閒健身的口袋公園。曾經閒置的公共空間,經過改造提升,成了居民家門口的公園,傳遞着“微幸福”。正如居民劉芳英阿姨所説:“如今,家門口的小公園越來越多,這幸福感也越來足了。”
市南區湛山二路口袋公園以“社區共享、鄰里花園”為主題,以鄰里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在保留現有大樹及場所肌理的基礎上,梳理路網和場地,優化空間布局,南部設置景觀廊架、休閒桌椅和特色花境等,以休閒交流等“靜”功能為主;北部設置健身器械和街角花園等,以活力運動等“動”為主,與對街湛山廣場兒童場地形成呼應。全園總計佔地1916平方米,適老化設施完善,形成“街角花園、活力廣場、鄰里客廳、林下書房、陽光花房”微空間。同時融入防範非法集資和防詐騙等文化元素,既能豐富周邊居民的休閒體驗,又能突出宣傳作用。
市南區利用廢棄地和邊角地等空間,“見縫插綠”“拆違補綠”“留白增綠”,居民身邊的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多了起來。
秉持“綠地延伸、文化嵌入、功能輻射”的設計理念,市南區通過不斷挖潛和建設,正在打造越來越多的小微綠地。
寧國路12號院的土坡因閒置已久,成了個別居民的菜園子,嚴重影響周邊環境,周邊居民怨聲載道。“在歷次環境整治中,社區都會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清理菜地、清理亂堆亂放的物品,但保持不了多久,便又變得臟亂差。”天山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我們通過多次現場調研論證,結合周邊居民的意見建議,將閒置土坡周邊整體提升為口袋公園,扮靚城市小微角落,公園計劃於近期完工,為周邊居民提供綠色景觀、休閒空間。”
“建成公園好呀,環境好,還能健身休閒,又漂亮又實用。”70多歲的孫丕松老人義務參與疏導交通,以保證工程進度。
據介紹,今年以來,市南區全力推進口袋公園改造建設,共完成泰州路小公園等7處口袋公園建設,滿足了居民運動健身、休閒游憩等戶外活動需求。
口袋公園雖小,卻“繡”出城市方寸之美,充分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南區積極順應新時代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城市的發展需求,在口袋公園建設上持續用力,下足繡花功夫,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於高品質綠色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