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市市中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部署,搶抓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機遇,聚焦城鄉空間、産業、生態、公共服務等全面融合,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高位謀劃,科學布局,優化發展空間
全面提升鄉村振興工作站位,高位謀劃“1236”鄉村振興發展思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路徑,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深入開展考察調研,實地了解市中區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等現狀,學習借鑒周邊區縣先進經驗做法,謀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工作,為鄉村振興發展明方向、謀思路、定路徑,助力活力品質強區“二次創業”譜寫新篇章。
資源整合,品牌打造,助力文旅興農
依託“一河兩峪”花卉多肉、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先後舉辦“拾・享市中花・漾生活”主題文化活動、鄉村美食嘉年華、樂享市中萬人徒步游等玉符河文化旅游活動,並積極組織策劃國慶期間玉符河半程馬拉松、花卉展銷會、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大力推介特色優質農産品,全面展示鄉村發展新風貌。全區花卉産業銷售額超2000萬元,玉符河沿岸農文旅融合産業營收達1000余萬元,“花漾市中”“玉水原鄉”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項目帶動,強化招引,推動以産興城
深挖産業項目資源,加大重點項目招引力度,佛峪龍洞溝鄉村文旅、“玉符辰星”露營觀光、九龍澗休閒觀光、石崮溝電商直播基地等項目落地建設中,正在包裝策劃北方花木城、扳倒井“花海”等項目,以項目發展推動“農文旅體康”融合高質量發展。以黨家街道熱鹵熟食生産、陡溝街道新平村特色農産品冷鏈倉儲保鮮等項目帶動,持續擴大黨家陡溝區域優質農(畜)産品規模,加快金禧力餐飲服務中心中央廚房、包子客濟南中央加工廠等預製菜項目建設進度,健全完善預製菜加工産業鏈,全力推動實現項目“串珠成鏈”,打造“城市山水陽&”和“都市健康廚房”。
優化服務,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質
城鄉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城郊基礎教育布局不斷完善,新建學校12所,新增教育學位1.3萬餘個。城鄉醫療資源配置持續優化,建成2家省級、8家市級示範標準村衞生室,打造“10分鐘綠色生命通道”和“30分鐘就醫圈”。醫療保障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全區562人脫貧群眾100%免費參保,醫療救助特殊困難群體431人次、280余萬元。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建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9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28處,農村幸福院73處,培育引進專業養老服務組織40余家,實現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
黨建引領,典型選樹,賦能鄉村振興
推出“經緯雁陣”計劃,聚焦村幹部隊伍能力素質提升,開展“賦能提勁”行動,打造“實踐課堂”“思享論壇”“振興比武”等村幹部“賦能”&&,實施黨校輪訓、觀摩培訓、體悟實訓“三個全覆蓋”,以“觀摩賽+專項賽+擂&賽”組織村書記、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專員進行全方位比武。
2023年“示範”村同比增長118%,“強基”村下降42%,涌現了佘文松、范樹林、王偉等一批優秀“80後”村黨組織帶頭人典型。深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增省級文明村2個、市級文明村2個,區級以上文明村覆蓋率達到94%;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提檔升級,成立了248隻志願服務隊伍,打通宣傳教育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村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省級及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達11個,法治保障鄉村振興能力持續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