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更需要充滿活力、充滿動力,構建系統完備的教師動力集成機制尤為關鍵。山東省濰坊市始終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第一資源,2022年起全面梳理激發教師內在動力活力的關鍵要素,系統整合一系列改革舉措,全面推行定編制、崗位、績效總量,聘層級、工作、職稱崗位,評師德、業績、專業水平的教師隊伍“三定三聘三評”改革,讓教師的事情教師商量着辦,着力實現“幹好幹差不一樣。”
濰坊的改革明確要求崗位數量向育人質量高、改革成效好的學校傾斜,向教學一線和育人關鍵崗位傾斜;績效工資向教學一線、班主任和骨幹教師傾斜;在職稱評定、特級教師和名師推選等方面向鄉村學校傾斜;“縣管校聘”讓教師和校長流動起來……
益都師範附小五育校區是青州市最東邊的一所農村學校,在“縣管校聘”政策下,益都師範附小原副校長冀穎帶領5名骨幹教師來到這個校區,幾年下來,原本教育薄弱、學生流失嚴重的學校,實現了良性轉化:回流生源逐年增加,綜合考核成績由學區墊底升至中上游水平。
近年來,濰坊連續推進8輪教師“縣管校聘”,完成校內聘任39.6萬人次、跨校競聘2.6萬人次,城區向農村流動9859人次,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濰坊市堅持把辦學重要環節的權限下放給學校,包括職稱評聘、崗位聘任、教師績效工資分配等,調動教師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濰坊市廣文中學用自主權修訂了職稱競聘方案,破解了10年沒有教師參評高級職稱的老大難問題。
濰坊市還制定中小學教師層級認定辦法,按照新入職、勝任型、骨幹型、專家型、導師型五個層級設置專業標準,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再單純地關注職稱晉陞,更注重品德、能力、業績發展。全市現有導師型教師1614人、專家型教師6207人,人人爭做導師型、專家型教師蔚然成風。
在一系列改革中,育人水平、師德師風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記者看到,在教師績效工資分配中,除看重課程研發、工作量外,師德表現、育人質量評價也被挂上鉤;在業績表現評價中,除工作量和教學質量外,育人成效也被作為關鍵指標並佔較大權重;不單純以升學率、統考成績對教師進行評價,還更注重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設計、參與課後延時服務等方面。
濰坊在全國率先建立9.6萬名中小學教師的師德考核庫,突出師生認可,師德等次與學校辦學滿意度挂鉤;在職稱競聘、評先樹優、教學成果獎勵中,實行師德前置,非師德優秀者一票否決;突出底線監管,梳理制定了36條教師從教行為負面清單制度。
諸城市相州鎮相州初級中學田雪老師,在偏遠鄉村學校8年的教學生涯中,300多封信、10萬餘字的筆跡記錄着師生情誼;坊子區崇文中學於俊勇老師,學生在畢業多年後將他列為人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濰坊北辰中學王榮福老師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福哥”,走廊、餐廳、操場、宿舍都有他與學生交流的身影……
近年來,濰坊市每年新進教師3500人以上,其中“雙一流”高校、省內重點師範類高校、碩士以上學歷畢業生等優質師資佔比23%。眼下,濰坊市教育生態更加風清氣正、教師待遇地位不斷提高、素質結構更加優化、職業發展動力更強,教師隊伍建設生機勃勃。其中,2人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5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104人入選齊魯名師(建設工程人選)。(張蓓 趙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