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雖然已過立秋節氣,晴朗的天氣裏氣溫仍然很高。濟南國際金融城北區A-5地塊塔樓建設現場,340多名工人正在施工。據介紹,A-5地塊塔樓設計有28層,高度135.3米,目前已經施工到19層,進度過半。
中建一局承建的濟南國際金融城北區A-5、A-6地塊項目位於濟南市天辰路以北,山左路以西。項目作為濟南市CBD重要組成部分,總建築面積約171688平方米,其中,A-5地塊由1棟塔樓和2棟獨立多層裙樓組成,A-6地塊由1棟塔樓、3棟獨立多層裙樓以及一個變電站組成。該項目於2022年7月進場施工,兩座塔樓預計今年內封頂。
在A-5地塊塔樓裏,記者看到許多墻壁上都貼着一張二維碼,用手機掃描後出現了一個表格。“這是我們中建一局的實測實量二維碼,我們對所有已完成的混凝土構件進行強度回彈實測實量,所得數據信息根據現場平面圖的點位進行匯總,生成二維碼。”項目總工程師張宇健介紹,每個構件都會粘貼一張相應的二維碼,供管理人員參考查閱,以便更好地管控施工質量和安全。在應用二維碼以前,相關的數據只能手寫,粘貼的紙張也容易破損。小小二維碼,記錄着施工智能化的腳步。
在施工中的大樓上向四週望去,高樓林立,周邊還環繞着不少居民區。按照規範,超過100米的建築都屬於超高層,在這樣的核心商圈環境中,超高層建築施工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呢?“我們首先是做好揚塵防治。”張宇健介紹,項目明確揚塵治理的制度、責任,專人專區負責。另外,施工噪聲污染和夜間光污染也是施工管理重點管控的。
建設過程中採用裝配式施工的創新工藝,也是該項目重要的綠色環保措施。行走在大樓裏,我們看到的樓板、樓梯等看似平常,卻是都裝配式構件。“這座塔樓的裝配率達到50%,使用的裝配式構件分為預製樓梯、結合板以及後續施工的裝配式內隔墻體等。”張宇健説。裝配式施工是目前普遍推行的一種施工模式,也是工業化的建造模式,簡單來説就是把傳統的現場完成的作業轉變為工廠預製加工成的構件,運輸到現場完成安裝,組合成建築物。
目前,綠色低碳是建築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該項目作為綠色施工科技示範項目,在施工中更注重節能環保。項目採用裝配式建築能夠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物料損耗,同時減少施工現場的建築垃圾。“構件由生産車間完成後直接運到現場裝配,施工進度快,噪音污染小,對附近居民生活不會産生大的影響,也減少了現場的勞動強度。”張宇健説。例如一段預製樓梯,兩三個工人十分鐘左右就能安裝好,而採用現澆的方法最少要半天。
“我們佩戴的這頂安全帽裏面也大有乾坤。”張宇健告訴記者,“它是智能安全帽,和普通安全帽外觀上沒有什麼大區別,戴起來也差不多重,但它的內部安裝了一枚芯片。”中建一局採用行業首創的新型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為安全帽裝載了“智慧大腦”,解決了在室內空間通信難、定位難的兩大難題,能幫助管理人員記錄工人用工狀態,精準落實勞務管理。此外,它還具有安全預警、緊急求救等功能,為建築工人的生命安全再加一道“保護墻”,實現事前預防、事中報警、事後回溯的施工安全智能化管控。
在綠色、智能化施工措施助力下,該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建成後,濟南國際金融城將成為濟南中央商務區CBD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速濟南發展現代化都市建設貢獻力量,有效助力屬地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增強人才活力。(范薇 常青)(完)